[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天线面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9690.4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叶荣森;谷建巍;姚愿红;宋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拓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6 | 分类号: | B29C7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710086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天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线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天线面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产加工碳纤维天线的工艺主要以热压罐工艺为主,但是热压罐设备使用高温高压生产的产品能保证设计需求的同时,却存在了生产成本高昂、生产设备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导致热压罐设备无法大批量应用生产。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用热压罐设备制备的天线,其价格是很难被消费者所接受的,从而导致卫星通信的用户仍然局限在大型企业、政府、军队等团体型用户。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天线面的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天线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碳纤维天线面的模具,所述模具分为阴模和阳模;
(2)将步骤(1)所述模具抛光;
(3)对步骤(2)所述模具进行化学电镀铬;
(4)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步骤(3)所述模具的曲面精度并检查模具有无缺损,并清理所述模具的表面杂质;
(5)在所述步骤(4)所述模具内表面涂覆脱模剂;
(6)在步骤(5)所述的模具的阳模上依次铺设3层或4层3K碳纤维布,所述3K碳纤维布的边沿预留90~100mm长;
(7)在步骤(6)所述阳模的表面铺设PVC泡沫并用所述3K碳纤维布边沿预折叠包住所述PVC泡沫;
(8)在步骤(7)所述阳模的表面铺设3K碳纤维布并裁边;
(9)把步骤(8)所述阳模与所述阴模合拢,并把周边密封和紧固;
(10)在步骤(9)所述阴模上方接通真空管道,用真空泵抽真空,使所述模具内部的真空度小于-0.096MPa;
(11)使用环氧树脂注胶机从所述阴模的进料口注射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所述环氧树脂注胶机的混合注胶的压力为0.35~0.45MPa,在20~30℃下反应120~150min后脱模得到所述碳纤维天线面毛坯;
(12)外观检验合格后,在步骤(11)所述毛坯的外表面贴一层玻璃纸;
(13)对步骤(12)所述毛坯打孔并装配反射面背架;
(14)使用三坐标测量仪对步骤(13)所述毛坯进行表面精度检测,合格后即得到所述碳纤维天线面。
作为本发明中一种碳纤维天线面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5)所述脱模剂为汉高NC700脱模剂。
作为本发明中一种碳纤维天线面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7)所述PVC泡沫的厚度为14.8~15mm。
作为本发明中一种碳纤维天线面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11)所述的固化剂是乙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二乙氨基丙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中一种碳纤维天线面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上述固化剂的含量为所述环氧树脂的10%~15%。
作为本发明中一种碳纤维天线面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11)所述环氧树脂是选择耐温环氧体系树脂2040/2042。
有益效果:
1、无需喷漆即可为构件提供光滑表面,能制造出具有良好表面的高精度复杂天线面,精度可达0.1R.M.S,可生产大尺寸大口径大批量碳纤维天线面,常温固化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产品可大面积应用卫星通信;
2、模具制造及选材灵活性大,设备及模具投资小,产品只需做小幅度的修边;
3、产品铺层过程中可加入嵌件及对局部进行加强;
4、制品纤维含量高,孔隙率低(<0.2%);
5、可以生产高性能、尺寸较大、批量中等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注塑成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碳纤维天线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环氧树脂注胶机 2-树脂料筒
3-固化剂料筒 4-注胶管道
5-锁紧机构 6-真空泵
7-定位销孔 8-阳模
9-阴模 10-密封条
11-3K碳纤维布 12-密封槽
13-PVC泡沫 14-反射面背架
15-碳纤维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拓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拓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96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