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驻车操纵系统及其手柄解锁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90500.0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9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应卓凡;董良;张岩;胡磊;吴桂宝;储军;窦翠晓;高波;刘万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操纵 系统 及其 手柄 解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驻车操纵系统的手柄解锁机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手柄解锁机构的驻车操纵系统。
背景技术
驻车制动的作用是当汽车处于停车档时,锁住传动轴或者后轮,避免溜车,保证车辆停止状态时的安全。汽车驻车操纵系统包括驻车操纵手柄、驻车制动拉丝和驻车制动器总成,驾驶员实施驻车制动时,需通过拉起驻车操纵手柄,带动与手柄相连接的驻车制动拉丝,将操纵力和行程传递到驻车制动器总成,从而实现驻车功能。驻车操纵手柄内部设有棘爪和棘齿,属一种单向间歇运动结构。实施驻车时,拉起驻车操纵手柄,棘爪可在棘齿上自由滑过,当棘爪插入棘齿中,产生止回功能,可阻止驻车操纵手柄自动释放;当驻车完毕后,通过手柄解锁机构解除驻车。现有驻车操纵系统的手柄解锁机构多为推杆式,该手柄解锁机构包括推杆,推杆的一端与解锁按钮相连,另一端与铰接有棘爪的摇杆连接;释放驻车制动手柄时,通过按下解锁按钮,推动推杆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摇杆旋转,进而促使棘爪脱离棘齿,解除棘爪棘轮机构的止回作用。
但是,现有的手柄解锁机构由于推杆为刚性件,其仅能沿直线方向传递按钮的作用行程,因此只能够适用于简单手柄操纵杆骨架结构,且当手柄操纵杆骨架中心轴线近似于直线时才是有效的。但因整车布置或造型设计的需求,手柄操纵杆骨架有一处至多处弯折,其中心轴线呈曲线时,推杆式解锁机构难以实现解锁功能。
因此,提供一种手柄解锁机构,使其能够适用于手柄操纵杆骨架中心线具有弯折时的机构解锁,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驻车操纵系统的手柄解锁机构,其传力件为柔性体,能够在手柄操纵杆骨架中心线具有弯折时实现解锁功能,从而满足了手柄操纵杆造型多样性的要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手柄解锁机构的驻车操纵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驻车操纵系统的手柄解锁机构,包括外设于手柄操纵杆骨架端部的按钮,所述按钮的内端面固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滑动安装于衬板,所述衬板固接于所述手柄操纵杆骨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衬板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手柄解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操纵杆骨架内部的拉索,所述拉索沿其轴向具有至少一道弯折,所述拉索包括索芯和套设于所述索芯外的护套;所述护套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接,其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柄操纵杆骨架,且所述索芯的一端固接于所述衬板,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驻车操纵系统的棘爪机构。
优选地,所述衬板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索芯靠近所述衬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挂接于所述第一翻边。
优选地,所述衬板设有沿所述回位弹簧径向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其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翻边。
优选地,所述衬板设有与所述第二翻边相对开设的第三翻边,所述回位弹簧远离所述按钮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
优选地,还包括固接于所述手柄操纵杆骨架的导向座,所述护套通过所述导向座安装于所述手柄操纵杆骨架。
优选地,所述拉索的轴线呈Z字形。
优选地,所述护套为橡胶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驻车操纵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手柄解锁机构。
本发明提供的手柄解锁机构用于驻车操纵系统,该手柄解锁机构包括外设于手柄操纵杆骨架端部的按钮,所述按钮的内端面固接有安装座,安装座滑动安装于衬板,衬板固接于手柄操纵杆骨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衬板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手柄解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操纵杆骨架内部的拉索,所述拉索沿其轴向具有至少一道弯折,所述拉索包括索芯和套设于所述索芯外的护套;所述护套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接,其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柄操纵杆骨架,且所述索芯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安装座,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驻车操纵系统的棘爪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0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