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民航收信机的静音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0772.0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4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剑锋;陈亮;李飞;黄朝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清华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航 收信 静音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民航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民航收信机的静音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民航地空通信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对空通话、指挥、调配各种飞行任务、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航空公司实施航务管理通信与飞机保持指挥联络的必要方式。为了更好的保证通信效果、解决交叉覆盖等问题,民航收信机要在信号较弱、噪声较大的条件下,关闭收信机的声音,实现对接收信号的静音。
目前的静音方法主要有载波静音和语音静音,载波静音方法受硬件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收信机的静音门限难以达到一致,在实际测试中静音门限存在1~10dB的误差;而语音静音只能粗略的判断出有信号或者没有信号,误差更加大,在实际测试中误差高达20dB。所以上述两种静音方法都存在缺陷,精度不高,会导致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信号被放出或者质量符合要求的信号被静音,从而影响民航通信效果,特别是在交叉覆盖区域的通信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克服现有静音技术在精确度方面的不足,提供一种精度较高的静音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如下:
一种用于民航收信机的静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计算接收信号中载波信号的能量;
获取收信机的射频信道增益系数以及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载波信号的能量、所述射频信道增益系数以及校正系数获取接收信号的质量参数;
当所述质量参数满足静音条件时,对接收信号进行静音处理。
一种用于民航收信机的静音系统,包括:
载波能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信号中载波信号的能量;
系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收信机的射频信道增益系数以及校正系数;
质量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载波信号的能量、所述射频信道增益系数以及校正系数获取接收信号的质量参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质量参数是否满足静音条件;
静音模块,用于在接收信号的质量参数满足静音条件时,对接收信号进行静音处理。
本发明中通过获取收信机的校正参数,修正接收信号的质量参数,以此保证不同收信机的静音条件判断准确,使其不受硬件个体差异的影响。本发明的静音方法能够精准的实现收信机静音功能,满足了民航通信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静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载波信号能量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载波信号能量获取方法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收信机底噪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收信机场强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收信机信噪比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收信机信噪比校正方法的另一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场强门限准确度的测试结果;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噪比门限准确度的测试结果;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静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载波能量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噪校正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场强校正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噪比校正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民航收信机的静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接收信号中载波信号的能量;
S120获取收信机的射频信道增益系数以及校正系数;
S130根据所述载波信号的能量、所述射频信道增益系数以及校正系数获取接收信号的质量参数;
S140当所述质量参数满足静音条件时,对接收信号进行静音处理。
本实施例中的静音方法,考虑到了收信机的硬件个体差异,通过校正系数修正获取的接收信号的质量信息,即通过最终的质量参数判断是否满足静音条件。这种静音控制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不同收信机的静音条件准确,提高了静音控制的精度。
优选的,如图2所示,通过如下方法获取载波信号的能量:
S111将接收信号进行混频处理,经过低通滤波器滤除倍频信号后得到基带信号;
S112解调所述基带信号,并通过低通滤波器获取载波信号;
S113对所述载波信号分帧处理,并计算出每一帧载波信号的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0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