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鼠子宫灌注器及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91820.8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7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曹荣峰;付开强;王继芳;吕晓珮;李伟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A61K31/739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傅培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鼠 子宫 灌注 内膜 模型 建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模型建立中用到的灌注工具。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新研制的药物一般都选择建立子宫内膜炎的模型进行治疗学研究,不但避免了对病畜的损伤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进行客观的治疗效果评价。建立模型的主要方法是菌液接种到子宫内,而菌液接种到子宫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采用雌激素松弛子宫颈后注入,然而雌激素会抑制大肠埃希菌在子宫内膜上皮的粘附,从而对模型的建立产生影响;(2)通过腹腔手术法注射:手术过程必然会给实验动物造成应激,使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或减退;而且手术操作复杂,术后护理困难,饲养成本高,对实验室环境要求严苛;(3)直接灌注至子宫的灌注法:不仅操作简便,明显节约建模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建模成功率。
目前子宫内膜炎的模型主要在大鼠、兔和山羊等大型动物上建立。肖艳娟等(建立实验性产后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探索,中医临床研究,2012,4(17):9-11)建立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由于接种的细菌是从不同临床病例中分离的混合菌,细菌的致病性不一致,模型复制的成功率不高。郝艳阳等(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病理学观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38(4):1-6)采用手术法给大鼠子宫腔内感染致病性混合菌液,分别于感染后第3,6,9,12天剖杀,成功建立了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然而该时间梯度设计不合理,难以判定3天之内是否有更好的时间点。赵红琼(建立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炎模型的探讨,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1(3):5-8)采用自制的大鼠阴道开膣器和子宫灌注针向大鼠子宫内接种混合病原菌,建立了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炎模型。然而该开膣器和灌注针分体设计、制作复杂、操作不便,而且不适用于小鼠。孔祥峰等(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和临床病理学观察,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6,14(3):213-216)通过子宫灌注病原菌的方法,制备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但兔源的抗体等试验材料并不丰富,很难满足后续对子宫内膜炎发病机理等的研究。包喜军(山羊子宫内膜炎病理模型的制备,中国兽医杂志,2009,05:37-39)通过手术并结合子宫腔内人工接种大肠杆菌的方法,建立山羊子宫内膜炎疾病模型。虽然山羊和奶牛子宫的生理结构最为接近,但是以山羊为试验动物也同样面临着饲养成本高、可获得样本数量少等缺陷。
由于小鼠是最常用的在体试验的模式动物,因此,以小鼠建模更具科学价值。此外,目前往往采用细菌接种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细菌致病力和存活率难以控制等不足。与此相比,脂多糖(LPS)标准品的可控性好,更科学。李凤雪等(脂多糖对小鼠子宫内膜Toll样受体4介导的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畜牧与兽医,2013,45(4):22-26)分别用不同浓度的LPS对小鼠进行在体子宫灌注,灌注不同浓度LPS后子宫内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增多。该篇文献中并没有对灌注方法进行描述,且灌注量过高,不适合小鼠。而由于小鼠体积小,灌注难度大,采用通常的技术手段难以将灌注液顺利灌注到小鼠子宫内,从而难以通过灌注法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的模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子宫内膜炎动物模型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选择价廉、应用广泛的小鼠作为模型动物,通过选择全身麻醉手段,确定建模最佳的浓度、剂量和时间范围,设计适宜的注射装置,建立了子宫内膜炎模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小鼠子宫灌注器,包括外套管和内注射针,所述外套管包括上端的粗管和下端的细管,所述粗管的长度为40~60mm,所述粗管的外径为3.3~3.5mm,所述粗管的内径为1.0~2.6mm;所述细管的长度为2.9~3.1mm,所述细管的外径为0.9~1.1mm,所述细管的内径为0.5~0.7mm,所述细管的底端为半球形封口,所述细管半球形封口上方的侧壁上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的直径为0.2~0.6mm。所述内注射针为50~100μl的微量进样器,所述微量进样器的针头的长度与外套管的长度匹配,即针头的尖端不能超过细管上的圆形开口。所述微量进样器的针头的外径与细管的内径匹配,即针头的外径略小于细管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18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乳房切除术后即刻假体再造的量化选择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结构优化的光固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