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交直流全关断电动车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1920.0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7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斌;刘秀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利明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直流 断电 动车 充电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交直流全关断电动车充电器,包括连接电源的ACDC转换电路及连接电池的输出控制管,所述ACDC转换电路与输出控制管连接,还包括交流继电器及智能CPU,所述交流继电器设置在交流电源输入和ACDC转换电路之间,交流继电器与智能CPU连接,所述智能CPU通过PWM控制电路与输出控制管连接。该智能交直流全关断电动车充电器整个充电、断电过程自动完成,无需手动操作,充电中途即使遇到停电,亦不用另外操作,恢复来电充电继续进行,直至完成整个充电程序,充满电后,可以自动实现交流和直流全关断,减少了电损耗,节约了能源,延长了充电器和电池的使用寿命,防止充电时间过长发生危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交直流全关断电动车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动车等其它需要电池提供动力的实用工具使用越来越普及,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依靠电池提供电力和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往往白天使用,晚间充电。
目前,市面上普遍采用的充电器,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无法掌握充电时间,造成充电不足或过充。此类充电器对电池充满电后,如果没有及时拔掉充电插头,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1)容易引起火灾事故。充电器充满电后继续通电工作,如里边电路板的电器元件由于质量缺陷或老化,长时间过电容易发热,在不易察觉的晚上极易起火引发火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此类事故屡见报道。2)浪费电源。电池充满电后没能及时断掉输入和输出端电源,充电器继续以涓流形式向电池充电,无形中存在不必要的电源消耗,实测有4W左右的功率。3)缩短电池寿命。目前,电动车等普遍采用铅酸电池组,长时间的充电引起过充,使电池出现发热、鼓包、失水等,最终导致电池使用寿命缩短。以上弊端,是与国家所提倡的创建安全、节约节能型社会相违背的。
虽然现在市场上也有采用自动断电的充电器,然而该类充电器非全智能控制,在充电器都连接好后,需启动一个开关,才能工作,不仅操作麻烦,如果一旦忘记启动或者忘记关闭,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供一种无需按控制开关也能够实现自动充电、断电的智能交直流全关断电动车充电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交直流全关断电动车充电器,包括连接电源的ACDC转换电路及连接电池的输出控制管,所述ACDC转换电路与输出控制管连接,还包括交流继电器及智能CPU,所述交流继电器设置在交流输入电源和ACDC转换电路之间,交流继电器与智能CPU连接,所述智能CPU通过PWM控制电路与输出控制管连接。
所述智能CPU内设置有检测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与电池连接,检测电路可以随时检测电池目前的充电状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自动交直流全关断电动车充电器只需接上电源,整个充电、断电过程就会自动完成,无需手动开启或关闭充电按钮,即使长时间不拔出也无安全隐患,充电中途即使遇到停电,亦不用另外操作,恢复来电充电继续进行,直至完成整个充电程序,而且充满电后,可以自动实现交流和直流全关断,减少了电损耗,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防止充电时间过长发生危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交直流全关断电动车充电器,包括连接电源的ACDC转换电路及连接电池的输出控制管,所述ACDC转换电路与输出控制管连接,还包括交流继电器及智能CPU,所述交流继电器设置在电源和ACDC转换电路之间,交流继电器与智能CPU连接,所述智能CPU通过PWM控制电路与输出控制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利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利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19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