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实现可见光催化的N掺杂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92446.3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8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根保;姚婷婷;杨勇;金克武;蒋继文;张宽翔;曹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C02F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61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可见 光催化 掺杂 tio sub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可实现可见光催化的N掺杂TiO2薄膜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TiO2是一种n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氧化能力强、化学性能稳定、催化效率高、杀菌范围宽、无刺激性、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TiO2可以用于制作光催化材料、电解质材料、减反射涂层材料、氧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实现有机物降解、自清洁以及太阳能转换等功能。
1972年,日本的Fujishlin等人研究发现TiO2单晶电极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将H2O分解成H2和O2。自此,多相有机物光催化反应引起研究人员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该反应过程的原理,并致力于提高TiO2光催化效率以及实现TiO2可见光催化活性。
半导体光催化主要包括两个过程:
(1)光激发带间跃迁过程,价带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形成光生空穴-电子对;
(2)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与表面的吸附态离子相互作用。
Asahi采用N2/Ar混合气体中用磁控溅射方法合成N-TiO2薄膜,认为N原子取代了TiO2中的O原子,这些N原子的掺杂形成了N的2p态和O的2p态的混合态,使得TiO2的价带与导带间的带隙变窄,对可见光的响应增强。R.Asahi等人的工作使N掺杂被认为是提高TiO2在可见光波段光催化活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使N掺杂成为目前TiO2掺杂领域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的可实现可见光催化的N掺杂TiO2薄膜催化剂,有相对较高的N掺杂量,减小TiO2价带与导带间的禁带宽度;形成的晶相为anatase相TiO2,并且,可直接制备得到纳米晶结构的anatase相TiO2。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可见光催化的N掺杂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用N离子源轰击TiO2薄膜;并且(b)使得所述薄膜中N元素的掺杂量提高到21%。
一些实施例中,使得所述N-TiO2薄膜中N掺杂的有效注入达到110nm。
一些实施例中,使得所述N-TiO2薄膜中N/Ti的平均原子达0.50。
一些实施例中,使得所述N-TiO2薄膜中O/Ti的平均原子可达0.62。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不经过退火过程,直接形成纳米晶结构的anatase相的所述N-TiO2薄膜。
本发明的效果是提高N的掺杂量可以改善N-TiO2薄膜的性能,可见光范围的透光率单调降低,当光通过样品时,一部分光透射过去,一部分光反射回去,还有一部分光被吸收,从透光率逐渐减弱,我们也可得出可见光范围的平均吸光度应单调增加。N-TiO2薄膜内N元素含量增加,使得N-TiO2薄膜的禁带宽度变窄,表面的岛状结构越加明显,光吸收效率就会提高,从而会增加表面光生载流子的浓度,提高了其催化活性;同时,随着粒径变小,表面粗糙度变大,比表面积增大,反应物在表面的吸附量增加,从而增大了反应速度;并且,在光催化反应中,TiO2表面要经历羟基化过程,粒径越小表面原子比例增大,表面羟基的数目也随之增加,因此,N-TiO2薄膜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增强,并促进TiO2薄膜在可见光条件下实现光催化,同时,直接形成纳米晶结构的anatase相TiO2,可省去退火过程,简化工艺,节约资源。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示例说明本发明主旨的描述,以清楚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 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实现可见光催化的N掺杂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2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