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人体器官扩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3435.7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7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松;沈冬华;毛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人体器官 扩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柔性人体器官扩张器。
背景技术
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自身疾病诊治手段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微创外科的形成和发展,医学界提出所谓微创应具备手术创伤小、瘢痕轻、恢复快等特点,机器人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日益进步,一批能够不同程度上取代手术医生的微创手术机器人随之产生,用手术机器人完成微创手术成为现实。
1995年,福瑞德里克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及斯坦福研究院合作建立了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并制造了“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于2000年7月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市场认证后,成为世界上第一套可以正式在医院手术室中使用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其早期主要用于腹腔手术中,经历了小切口、腔镜、声控腔镜三个渐进性阶段的改良以后也被逐步应用于临床心脏外科手术中。与传统的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器人手术可最大程度上实现“微创”。达芬奇手术代表了目前微创心脏外科学最前沿的技术。自此之后,世界各国的竞相开发针对各个外科领域的微创手术器械,越来越先进、精确的手术系统正逐步应用于手术室中,微创手术器械的蓬勃发展,推进了现代外科手术的革命。
然而,在众多的微创手术系统的研究中,人们大多将研究中心放在如何缩小手术器械的尺寸,增加机械手的灵活性等,而忽略了器官扩张的研究。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用气体、液体等介质对器官进行扩张,但是用气体、液体等介质对人体的各项指标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且容易出现一些负面作用,对人体产生伤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机械方法对人体器官进行扩张,可以满足微创手术的需要,采用柔性机构设计,从而将扩张过程中扩张器对人体器官的伤害降到最低的柔性人体器官扩张器。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柔性人体器官扩张器,包括固定管、连接环、设置在所述固定管和连接环之间的多个撑开杆组件,连接环与固定管同轴,多个撑开杆组件以固定管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还包括贯穿撑开杆组件的弹性丝和拉紧绳,固定管中心为器械通道,弹性丝和拉紧绳在贯穿撑开杆组件后分别穿过固定管中器械通道周向边缘上的弹性丝通孔和拉紧绳通孔;
撑开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块、过渡块、中间块、作用块和终止块,连接块位于邻接固定管的一端,终止块位于邻接连接环的一端,每个连接块、过渡块、中间块、作用块、终止块的两侧端面都设置有斜面,内部均沿轴线方向设置有两个弹性丝通孔和一个拉紧绳通孔;
在撑开杆组件处于直线状态时,即器官扩张器处于未扩张状态时,连接块与固定管相邻面之间,连接块与过渡块的相邻斜面之间,两过渡块的相邻斜面之间,以及过渡块与中间块的相邻斜面之间形成开口向外的空隙,中间块与作用块的相邻斜面之间,两作用块的相邻斜面之间,以及作用块与终止块的相邻斜面之间形成开口向外的空隙;
弹性丝的两端各从终止块的一个弹性丝通孔穿入,依次穿过撑开杆组件中各部件的弹性丝通孔后,从连接块的弹性丝通孔穿出;拉紧绳一端固定连接在终止块端部的拉紧绳连接点上,另一端绕过连接环后从终止块的拉紧绳通孔穿入,依次穿过撑开杆组件中各部件的拉紧绳通孔后,从连接块的拉紧绳通孔穿出。
本发明中的撑开杆组件中包括一个连接块、连续设置的多个过渡块、一个中间块、连续设置的多个作用块和一个终止块。
本发明中的终止块上的拉紧绳连接点位于端部的靠近终止块外侧边缘处,拉紧绳通孔的开口位于终止块位于端部的靠近终止块内侧边缘处。
本发明的上述优选方案中,弹性丝可以为不锈钢丝、弹簧钢丝或钛合金丝。
本发明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拉紧绳可以为钢丝绳或尼龙绳。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机械的方法进行器官扩张,直接利用柔性撑开杆将器官撑开,避免了利用流体介质扩张过程中,介质渗入人体组织的问题,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2.本发明的器官扩张器采用多根撑开杆将器官撑开,由于每根撑开杆与器官内壁接触面积很小,撑开杆只会覆盖器官内壁很小的面积,因而利用该器官扩张器,手术器械可以方便地对器官内壁进行活体取样、切除等操作;
3.器官扩张器在扩张前径向尺寸很小,使其更容易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创切口;
4.器官扩张器在扩张前具有一定的柔性,扩张后为灯笼形,与器官内壁接触的部分都为连续的弧形,不存在棱角,对人体器官的伤害低;
5.器官扩张器采用绳索驱动,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34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