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生物质压制成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94078.6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9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炜烨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1/20 | 分类号: | B30B11/20;B30B15/30;B30B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生 物质 压制 成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物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高产生物质压制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达6亿多吨,其中大约0.28亿吨用于造纸,1.13亿吨用作饲料,1.08亿吨还田,3.5亿吨用作燃料或就地荒烧。近年来,季节性秸秆焚烧问题已成为危害城乡生态环境的一大公害,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引发火灾、交通受阻、机场关闭、人员伤亡等重大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秸秆具有产生量大、分布广、可再生且清洁环保等优点,其硫含量(约0.1%)与灰分含量(约9%)均远低于煤炭,可谓一种良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未来常规化石能源的替代物之一。但是,由于秸秆具有季节性、密度小、能量低、分布分散等缺点,使得秸秆收集、运输、储存和使用均十分不便,许多秸秆利用企业不仅承受高昂的运输费用、举步维艰,而且面临严重的火灾隐患考验、如履薄冰。在此情况下,秸秆压制成型技术应运而生,其技术原理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秸秆中的木质素软化粘结力增强,纤维素分子团错位、变形和延展,使得内部相邻的颗粒相互啮进,重新组合成型。该技术可将秸秆压缩到原来体积的1/10,压缩密度达到0.9-1.1吨/立方米。
根据秸秆压制成型方式,可将成型设备分为辊模碾压式、螺旋挤压式和活塞冲压式三类。但现有成型设备普遍存在生产能耗过高、使用寿命短和生产率低等问题,使秸秆成型技术的发展受到限制。本装置利用滚压轮挤压秸秆出成型孔,由于滚压轮同时对应圆柱筒上若干排成型孔,使产量大大提高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开发出一种高产生物质压制成型系统,成功地解决了一般秸秆压制成型机产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产生物质压制成型系统,由旋转系统、环模系统和入料系统组成;旋转系统由主旋系统和滚压系统组成,主旋系统由主旋轴、上下两组旋转臂和两个汇臂圈构成,每组旋转臂各设有三条旋转臂,每条旋转臂均固定在主旋轴上,旋转臂随着主旋轴的转动而转动,汇臂圈在上下两组旋转臂交汇处的主旋轴外,使旋转臂更加稳定;滚压系统由三组子滚压系统组成,每子组滚压系统均由一个滚压轮和支轴套构成,滚压轮由压轮内芯和压轮外衬组成,支轴套支撑滚压轮;环模系统呈圆柱桶形状,由筒顶盖、圆柱筒和筒下底组成,筒顶盖是一个带有同心圆孔的圆盘,圆盘外径与圆柱桶外径相等且二者通过若干颗固定螺丝相连,在圆柱筒的筒壁上贯穿有有若干圈均匀排布的成型孔,成型孔呈外小内大的圆台状,在筒下底的正中央设有主轴套II,主轴套II用于支撑主旋轴,主旋轴的下端穿过主轴套II后连接减速器和电动机;入料系统由进料斗和支撑杆组成,进料斗呈圆台形状且上端口大于下端口,进料斗下端口穿过筒顶盖的圆盘的同心圆孔且二者固定在一起,在进料斗下端口内壁设有三(或四)根共面且相邻夹角为120°(或90°)的支撑杆。
所述的三条旋转臂共面且两两呈120度分布,两组旋转臂的垂直投影恰好相互重合,六条旋转臂的形状与尺寸均相同,旋转臂的厚度一致但宽度由内向外逐渐缩小,以增大旋转臂对物料产生的外推力,旋转臂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椭圆形的水平轴为长轴、竖直轴为短轴,以减小旋转臂的旋转阻力,在旋转臂的另一端沿厚度方向设有旋转孔。
所述的滚压轮的压轮外衬表面均匀分布若干排的小齿轮,齿轮与圆柱筒壁的摩擦力,带动做圆周运动的滚压轮同时自转,挤压秸秆出成型孔。
所述的支撑杆与圆盘处于同一高度,三条支撑杆共面且两两呈120度分布,在支撑杆的交汇处设有主轴套,主轴套I与主轴套II共同支撑主旋轴。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开发出一种高产生物质压制成型系统,利用滚压轮挤压秸秆出成型孔,由于滚压轮对应圆柱筒上若干排成型孔,使产量大大提高,成功地解决了一般秸秆压制成型机产率低的问题,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左半部分为剖视图,右半部分为外观图)
图2为图1的旋转系统的内部结构图
图3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进料系统俯视图
图中:1.汇壁圈I2.旋转臂I3.支轴套I4.滚压轮5.支轴套II6.旋
转臂II7.汇壁圈II8.主轴套I9.主轴套II10.主旋轴11.进料斗12.圆柱筒
13.筒顶盖14.筒下底15.成型孔16.压轮内芯17.压轮外衬1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炜烨锻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炜烨锻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4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阴极封口用芯柱酸洗、清洗工装
- 下一篇:用于炼钢炉的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