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i3VO4/NiO/Ni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4175.5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7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倪世兵;吕小虎;马建军;杨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91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蒋悦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i sub vo nio ni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特别涉及一种Li3VO4/NiO/Ni负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储锂特性,属于电化学新型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电极制备的传统工艺是将电极材料与粘结剂、导电剂混合,制浆、搅拌并涂覆在铜片或铝箔上。电极制备工艺比较复杂,且电极材料与粘结剂、导电剂以及制浆所需溶剂的兼容性对电极均匀性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电极制备过程中所引入的粘结剂本身没有储锂活性,而导电剂多为无定型碳材料,理论容量也较低,这将导致电极整体较大的容量损失。因此,发展一种无需导电剂和粘结剂的电极制备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i3VO4作为一种新型多元负极材料,相比于商业化应用的石墨类负极材料而言具有更高理论比容量;相比于Li4Ti5O12负极材料而言具有更低的充、放电电压,并且和商用正极材料匹配良好,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前景广阔。
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发明一种无粘结剂方法制备Li3VO4/NiO/Ni电极材料。以原位生长的Ni(OH)2/Ni为模板,通过表面吸附Li3VO4的前驱液体,然后原位烧结制备Li3VO4与NiO分布均匀,整体与镍基体接触良好的Li3VO4/NiO/Ni电极材料。以所制备的Li3VO4/NiO/Ni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以Ni(OH)2/Ni为模板,以五氧化二钒、碳酸锂、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制备前驱溶液,将Ni(OH)2/Ni浸入到前驱溶液中形成表面吸附,结合高温烧结方法原位制备Li3VO4/NiO/Ni电极材料。其原理就是首先利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制备Ni(OH)2/Ni,并利用水热方法制备出具有一定粘稠度的Li3VO4前驱体溶液;然后在Ni(OH)2/Ni表面吸附前驱体溶液,烘干并利用高温加热提供反应能量,通过原位固相反应得到Li3VO4/NiO/Ni复合结构材料。
本发明所涉及的Ni(OH)2/Ni合成原料为泡沫镍、双氧水。材料制备过程中,先取一定量的双氧水并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置于水热内胆中,再将一定数量尺寸为4cm × 2.5cm泡沫镍浸入其中,将其放置于水热反应釜中于90~180℃下反应4~24小时得到Ni(OH)2/Ni材料。
本发明所涉及的Li3VO4前驱液体合成原料为五氧化二钒、碳酸锂、六次甲基四胺。材料制备过程中,先将五氧化二钒、碳酸锂和六次甲基四胺按投料摩尔比1:3:5~10称取,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放置于水热反应釜中于90~180℃下反应12~48小时得到透明溶液。
将制备的Ni(OH)2/Ni电极材料沉浸于反应所得到的Li3VO4前驱体溶液中静置2~12小时,在烘箱中烘干,空气条件下300~500度下烧结2~10小时,自然冷却可得到Li3VO4/NiO/Ni复合结构电极材料样品。
本发明所涉及的Li3VO4/NiO/Ni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合成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2) 电极制备无需添加粘结剂和导电剂;
(3) 所制备样品中Li3VO4和NiO分布均匀,整体与镍基体接触良好;
(4) 所制备样品中Li3VO4为纳米颗粒,平均尺寸约200nm;
(5) 所制备Li3VO4/NiO/Ni负极材料循环性能优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41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本低的大颗粒肥料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炼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