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一氧化氮(NO)催化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94884.3 申请日: 2014-08-12
公开(公告)号: CN104225675A 公开(公告)日: 2014-12-24
发明(设计)人: 黄楠;杨志禄;王进;齐鹏凯;涂秋芬;杨莹;熊开琴;翁亚军;李龙;李亚龙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A61L27/14 分类号: A61L27/14;A61L27/54;A61L31/04;A61L31/16;A61K47/30;A61K6/08
代理公司: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代理人: 张澎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具有 一氧化氮 no 催化 活性 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具有一氧化氮催化活性材料制备的技术。 

背景技术

诺贝尔奖获得者Murad和Ignarro等人早在30多年前就发现,细胞信号因子NO是维持心血管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NO主要是由内皮细胞通过其分泌的一氧化氮合酶与精氨酸作用产生,持续释放的NO是维持心血管体内平衡和调节血管舒张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发现NO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如:抑制血小板激活、平滑肌增殖和白血球激活。在免疫反应、抗癌、抗菌和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发现,NO在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分化和功能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NO在心血管系统中特有的优点使其成为设计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心血管器械(如:血管支架、下腔静脉滤器、血液透析袋、体外循环导管、封堵器等)、抗菌材料、血液诊断材料以及抗癌材料的理想分子;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基于NO设计的材料主要归纳为NO-释放型和NO-催化型两大类。对于NO-释放型材料,其缺点主要在于:用于产生NO的供体(RSNO)半衰期短;NO释放不稳定,存在突释现象,体内应用局部释放大量的NO易引起细胞或组织毒性,成为限制其商业化使用的主要因素。此外,NO释放周期短,不能满足血管支架长期治疗心血管等疾病的需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分解酶。GPx的活性中心是硒半胱氨酸,血液中硫醇存在的条件下,它能催化内源性NO供体S-亚硝基硫醇(RSNO)如: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S-亚硝基半胱氨酸(CysNO)、S-亚硝基白蛋白(AlbSNO)和S-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AP)分解。有机硒化合物如硒代胱胺(SeCA)、3,3’-二硒代二丙酸(SeDPA),有机硫化物如胱胺、半胱氨酸和二价铜盐等具有类GPx的催化活性,可通过特定的催化反应分解RSNO产生NO,这为设计具有NO催化活性材料提供可能。然而,目前报道的NO催化活性材料在应用上存在着许多缺点如:(1)具有类GPx的催化活性物质通常采用表面接枝的方式,其接枝量受限,导致其催化释放的NO量小,难以应用于大剂量NO需求的环境;(2)由于合成的NO催化活性材料与材料基底无牢固的结合位点,导致其稳定性差,进而难以维持长期的NO催化释放。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具有与块材表面牢固结合强度且具有可调具有类GPx的催化活性物质量的NO催化活性材料,我们提出邻酚结构的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类化合物或双氢黄酮化合物等粘附分子与有机硒化合物、有机硫化物或二价铜盐等具有类GPx的催化活性作为原材料,通过调控反应物质的摩尔比,合成具有可调控、长期的NO催化能力的粘附聚合物。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 

一种具有一氧化氮(NO)催化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依赖于邻酚结构的化合物与有机硒或有机硫化物和铜离子的化学偶联、配位反应和自组装聚合形成一种复合材料,由如下步骤获得: 

A、制备pH=2-14的缓冲溶液,然后向缓冲体系中加入浓度为0.1ng/mL-100mg/mL的具有邻酚结构的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类化合物或双氢黄酮化合物中的一种和浓度为0.1ng/mL-100mg/mL的具有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NO催化活性的二硫键、二硒键、单硫键和单硒键化合物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以及浓度为0mg/mL-100mg/mL的可溶性铜盐于0-200℃下反应1秒-10天。 

B、将A步骤所得的反应溶液经过离心、清洗、透析和冷冻干燥,即得目标一氧化氮(NO)催化活性材料。 

所述邻酚结构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类化合物、双氢黄酮化合物。 

所述铜离子为二价铜离子、一价铜离子或铜纳米/微米颗粒。 

所述具有邻酚结构的化合物为邻苯二酚、焦棓酸(P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右旋多巴、没食子酸(GA)及其衍生物、单宁酸(TA)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具有黄酮类化合物为白杨素、杨芽黄素、刺槐素、芹菜素、柳穿钱素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具有黄酮醇类化合物为良姜素、高良姜素、鼠李素、异鼠李素、鼠李柠檬素、山奈素、岳桦素、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等一种;所述具有双氢黄酮类为乔松素、松球素、樱花素、异樱花素、柚皮素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48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