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嵌衬管的铜铝压接管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95744.8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4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郝韩兵;白涧;李登峰;许飞;刘洋洋;陈健;邹翔;汪雯珺;高书勇;于同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0 | 分类号: | H01R4/60;H01R4/6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嵌衬管 铜铝压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嵌衬管的铜铝压接管。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线路或电气设备之间连接过渡通常采用接线管机械压接法。
一、传统的铜(或铝)压接管材质单一、结构简单,作业人员在压接过程中只有压接点处导线和接线管之间接触比较紧密,铜铝接线管与导线接触面积小,容易导致过热烧断的现象。
二、铝和铜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在反复通电升温和断电冷却后,使接头处松动和出现空隙,当空气或潮气进入时,造成铝线表面被氧化或腐蚀,使接触电阻增大,容易导致过热烧断的现象。
三、铜和铝的化学活性差别,在连接处进入潮(湿)气后将形成局部电池效应,使铝导体被腐蚀,导致接触状态恶化,容易导致过热烧断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衬管的铜铝压接管,用于电力线路及电气设备中需要铜铝导线过渡连接之处。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嵌衬管的铜铝压接管,包括纯铜压接管,所述纯铜压接管的内腔中部为实心结构,在纯铜压接管的一端内腔中同轴设有纯铝内衬管,所述纯铝内衬管与所述纯铜压接管之间过盈配合,纯铝内衬管的一端开口以插入导线,另一端封闭,并且纯铝内衬管的开口端纯铜压接管的口部平齐。
所述纯铜压接管及所述纯铝内衬管的壁厚不小于2mm;并且纯铝内衬管的长度与导线规定的压接模数及间距相匹配。
一种内嵌衬管的铜铝压接管,包括纯铝压接管,所述纯铝压接管的内腔中部为实心结构,在纯铝压接管的一端内腔中同轴设有纯铜内衬管,所述纯铜内衬管与所述纯铝压接管之间过盈配合,纯铜内衬管的一端开口以插入导线,另一端封闭,并且纯铜内衬管的开口端纯铝压接管的口部平齐。
所述纯铝压接管及所述纯铜内衬管的壁厚不小于2mm;并且纯铜内衬管的长度与导线规定的压接模数及间距相匹配。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的铜(或铝)接线管和导线接触面积太小,并且由于铜铝膨胀系数不同,在反复通电升温和断电冷却后,易出现接头处松动并产生空隙现象,当空气或潮气进入时,造成铝线表面被氧化或腐蚀,使接触电阻增大进而发生接头处过热烧断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内嵌衬管的铜铝压接管,用于电力线路及电气设备中需要铜铝导线过渡连接之处。所述纯铜/纯铝压接管内部过盈装配有纯铜/纯铝内衬管,二者通过冷挤压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结合组装,保证铜铝之间结合紧密无缝隙,有效防止水分和空气进入两者结合面后造成氧化。通过添加内衬管再与导线压接,可以增大铜铝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压接点之外的空隙,有效的降低了铜铝之间的接触电阻,防止了导线接头处因过热而烧断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保证铜铝之间结合紧密无缝隙,有效防止水分和空气进入两者结合面后造成氧化,内嵌衬层有一定的厚度,并且与被压接的导线材质一致,可有效增加压接时压接管和导线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防止了导线接头处因过热而烧断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分解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仰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分解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仰视图。
图中标号:1纯铜压接管,2纯铝内衬管,3纯铝压接管,4纯铜内衬管。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结合图1-3,本实施例的内嵌衬管的铜铝压接管,其包括纯铜压接管1,纯铜压接管1的内腔中部为实心结构,在纯铜压接管1的一端内腔中同轴设有纯铝内衬管2,纯铝内衬管2与纯铜压接管1之间过盈配合,纯铝内衬管2的一端开口以插入导线,另一端封闭,并且纯铝内衬管2的开口端纯铜压接管1的口部平齐。
纯铜压接管1及纯铝内衬管2的壁厚不小于2mm;保证压接时的强度。并且纯铝内衬管2的长度与导线规定的压接模数及间距相匹配。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内嵌衬管的铜铝压接管,包括纯铝压接管3,纯铝压接管3的内腔中部为实心结构,在纯铝压接管3的一端内腔中同轴设有纯铜内衬管4,纯铜内衬管4与纯铝压接管3之间过盈配合,在纯铜内衬管4的一端开口以插入导线,另一端封闭,并且纯铜内衬管4的开口端纯铝压接管3的口部平齐。
具体设置中,纯铝压接管3及纯铜内衬管4的壁厚不小于2mm;并且纯铜内衬管4的长度与导线规定的压接模数及间距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57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