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元增强的耐热镁合金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6580.0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4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眭怀明;赵宇宏;王养云;蔡鑫梅;王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峰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3/02 | 分类号: | C22C23/02;C22C1/03;C22C1/06;B22D18/02;C22F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1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元 增强 耐热 镁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特别涉及一种多元增强的耐热镁合金。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多元增强的耐热镁合金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因其轻质的特点而备受关注,镁合金还具有很高的尺寸稳定性、阻尼减震性能、电磁屏蔽性能以及优异的铸造、切削加工性能和易回收、再生等特点,在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Mg-Al-Zn系镁合金力学性能优良,流动性好,热裂倾向小,铸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成为镁合金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
然而,Mg-Al-Zn系镁合金在熔炼过程中极易氧化燃烧,且Mg-Al-Zn系镁合金继承了传统镁合金的弹性模量小,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低,耐磨性、耐腐蚀性差等缺点,尤其当其使用温度超过120℃时,β相(Mg17Al12)软化而导致镁合金性能显著降低,阻碍了镁合金在结构材料中的进一步应用。目前,已有技术通过加入稀土元素,在镁合金中形成热稳定性较高的第二相颗粒,来改善镁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蠕变性能,但需要较高含量稀土元素,合金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广泛的应用。而单独加入陶瓷颗粒增强的镁合金,往往以牺牲镁合金塑性为代价来获得强度的提高。
此外,镁合金内高的夹杂物和气体含量限制了镁合金材料潜力的发挥。传统的熔剂精炼工艺,易产生熔剂夹杂,高温下易腐蚀设备、污染环境,且熔剂中的氯化镁能与稀土元素反应,造成昂贵稀土的损耗,削弱了稀土元素除杂净化,细化晶粒的作用,影响稀土镁合金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元增强的耐热镁合金,在高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多元增强的耐热镁合金,所述镁合金的原料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镁:1000份;铝:65~85份;锌:5~8份;钇:10~30份;锰:1.5~5份;钕:5~15份;铈:3~8份;钙:1~4份;锶:0.4~1份;硅:0.1~0.5份;银:3~6份;碳化硼:10~40份,且碳化硼颗粒的直径为1~4μ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镁合金的原料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镁:1000份;铝:65份;锌:5份;钇:10份;锰:1.5份;钕:5份;铈:3份;钙:1份;锶:0.4份;硅:0.1份;银:3份;碳化硼:10份,且碳化硼颗粒的直径为1μ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镁合金的原料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镁:1000份;铝:75份;锌:7份;钇:20份;锰:3份;钕:10份;铈:5份;钙:2.5份;锶:0.7份;硅:0.3份;银:4份;碳化硼:25份,且碳化硼颗粒的直径为2.5μ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镁合金的原料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镁:1000份;铝: 85份;锌:8份;钇:30份;锰:5份;钕:15份;铈:8份;钙:4份;锶:1份;硅:0.5份;银:6份;碳化硼:40份,且碳化硼颗粒的直径为4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峰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峰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6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