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98301.4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1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娟;于博;林雪竹;任姣姣;杨昕;朱运东;王劲松;赵延辉;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陶尊新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自适应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法,在iGPS的定位范围内,均匀布置2~3个iGPS激光发射器(6);其特征在于,在iGPS激光发射器(6)的激光信号投放范围内,第一组iGPS激光接收传感器(7)布置在目标工件(5)上,第二组iGPS激光接收传感器(8)均匀布置在自定位标定架(9)上,机器人工具端(4)安放在自定位标定架(9)的几何中心处,由数据处理服务器(10)控制iGPS的定位工作;采用激光三维扫描测量方法得到目标工件(5)上的目标点及第一组iGPS激光接收传感器(7)的空间矢量坐标,并储存在数据处理服务器(10)中;第一组iGPS激光接收传感器(7)、第二组iGPS激光接收传感器(8)实时将各自的空间位置信号发送给数据处理服务器(10);由数据处理服务器(10)根据所述空间矢量坐标、所述空间位置信号以及目标工件(5)的数字模型,确定机器人工具端(4)及目标工件(5)上的各目标点的空间位姿,据此发送控制信号到机器人驱动系统,驱动机器人工具端(4)从起始点前往目标点,实现机器人的自适应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GPS激光发射器(6)采用2个,2个iGPS激光发射器(6)位于机器人两侧,2个iGPS激光发射器(6)相距7~15m,iGPS激光发射器(6)的垂直高度达到机器人工具端(4)的伸展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定位标定架(9)呈矩形,第二组iGPS激光接收传感器(8)由4个iGPS激光接收传感器组成,以磁力吸附的方式固定在自定位标定架(9)矩形4个角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处理服务器(10)控制iGPS的定位工作包括全局信号总控,iGPS激光发射器工作指令的发送,iGPS激光接收传感器空间位置信号的接收、运算处理、机器人驱动系统控制信号的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iGPS激光发射器(6)、机器人驱动系统分别以以太网通信方式与数据处理服务器(10)连接;第一组iGPS激光接收传感器(7)、第二组iGPS激光接收传感器(8)分别以无线通信的方式与数据处理服务器(1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83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