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灶点火调节旋钮自动开启定时器关闭燃气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00140.8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2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袁柳;傅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银华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043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灶 点火 调节 旋钮 自动 开启 定时器 关闭 燃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点火调节旋钮自动开启定时器关闭燃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燃气灶,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安装定时关闭燃气的设备,所以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在使用燃气灶时经常容易出现忘记关闭燃气而离开,等到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轻者烧坏食物和厨具,重者引发火灾、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虽然现在有部分燃气灶安装了定时器,但由于结构的不合理,定时器开关与燃气开关都是分开并独立开启,使用燃气时需要每次先开启燃气开关以后再单独开启定时器才会起到定时保护作用,增加了操作繁琐程度,同时人们也经常容易忘记开启定时器开关,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所以时间长了人们也会完全忽略不用,使其成为一个亮丽的摆设,但其实往往就是在这不经意的疏忽大意就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灶点火调节旋钮自动开启定时器关闭燃气结构,即是将现有的燃气灶定时器本体开关与点火调节旋钮用齿轮和链条连接在一起并产生时时联动效应,使人们在每次开启燃气点火调节旋钮时的同时自动带动定时器本体的自动立即开启、并且不论是大火还是小火、只要没有人在现场或关闭燃气灶火源、定时器开关也会自动在十分钟左右倒计时然后自动强行关闭燃气,如果不需要特殊定时的时候就完全不必手动单独旋转定时器旋钮、定时器也会在十分钟左右自动起到定时关闭燃气的作用,减少了人们的操作繁琐程度,所以,即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使用该定时燃气灶时由于粗心大意忘记开启定时器本体并定时关闭燃气而离开时、定时器开关也会自动在十分钟左右倒计时然后自动强行关闭燃气,永远不会出现更大的烧坏食物和厨具,或者引发火灾、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本发明能在任何时候提醒并保护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燃气灶点火调节旋钮自动开启定时器关闭燃气结构,由定时燃气灶本体、点火调节旋钮、阀体、定时器旋钮、定时器本体、齿轮甲、齿轮乙、链条、热电偶感应针、电磁阀、传感线、复位弹簧等组成。
上述点火调节旋钮和阀体之间的旋转主轴上设计安装一齿轮甲,上述定时器旋钮和定时器本体之间的旋转主轴上设计安装一齿轮乙,上述齿轮甲和齿轮乙相互咬合。实现人们在每次开启点火调节旋钮时安装在点火调节旋钮和阀体之间的齿轮甲通过凹凸齿相互咬合带动齿轮乙并带动定时器本体的自动立即开启,并自动默认定时在十分钟左右自动关闭燃气,需要调节火力大小时就直接旋转点火调节旋钮,需要增加或减少定时关闭时,就直接旋转定时器旋钮到所需时间刻度,如果需要提前关闭燃气时直接旋转返回点火调节旋钮即可。
上述点火调节旋钮的外环与齿轮甲的内环之间对应设计为凹凸卡槽状,上述点火调节旋钮与齿轮甲之间安装一复位弹簧,实现当人们在每次开启点火调节旋钮时只要按下点火调节旋钮并旋转点火调节旋钮的同时由于凹凸卡槽的作用自动带动齿轮甲转动并同时带动齿轮乙旋转并带动定时器本体的自动立即开启,点火完成后松开点火调节旋钮时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自动分离点火调节旋钮与齿轮甲之间的凹凸卡槽联动,此时在不需要手动调节任何其它按钮的情况下定时器本体会自动默认定时在十分钟左右自动强行关闭燃气,此时如果需要调节火力大小时就直接旋转点火调节旋钮至所需火力大小,由于点火调节旋钮与齿轮甲之间的凹凸卡槽已被复位弹簧自动分离,所以此时旋转调节点火调节旋钮至所需火力大小时并不会带动定时器旋钮的旋转从而改变定时器本体所开启的默认定时时间的多少,如果需要提前关闭燃气时直接旋转返回点火调节旋钮即可。需要增加或减少定时器本体关闭的时间时,就直接旋转定时器旋钮到所需时间刻度,【例如:使用者正在煲汤,大概需要煲五十分钟时,就直接旋转定时器旋钮到五十分钟的时间刻度,此时的定时器本体的自动默认时间十分钟将会自动取消并自动倒计时在五十分钟强行关闭燃气。】此时由于点火调节旋钮与齿轮甲之间的联动凹凸卡槽已被复位弹簧自动分离,所以此时旋转定时器旋钮时并不会带动点火调节旋钮旋转从而改变所调火力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银华,未经傅银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0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