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WIFI网络的RSSI信号强度的二次定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1900.7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5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曙光;陈玲玲;何沛桦;曹磊;贺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4/04 | 分类号: | H04W4/04;H04W6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敖欢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wifi 网络 rssi 信号 强度 二次 定位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WIFI网络的RSSI信号强度的二次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定位方法包括:
获取待定位节点的初始坐标;
选取多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有效AP节点,并计算出所述多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初始坐标位置的信号强度距离;
计算所述多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
计算每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与信号强度距离之差的总和;
重新获取所述初始坐标附近的一坐标,并将所述坐标作为所述待定位节点的新初始坐标;
计算所述多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新初始坐标位置的信号强度距离;
计算所述多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
计算每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与信号强度距离之差的总和;
判断所述每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与信号强度距离之差的总和与所述每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与信号强度距离之差的总和之差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
若是,将所述新初始坐标作为所述待定位节点的定位坐标;
若否,将所述新初始坐标作为所述待定位节点的初始坐标,并利用所述二次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IFI网络的RSSI信号强度的二次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定位节点的初始坐标的具体步骤包括:
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已知AP节点的平均路径损耗指数;
选取多个所述已知AP节点作为参考节点;
建立所述待定位节点到所述参考节点的距离方程组;
利用极大似然算法求解所述距离方程组以得到所述待定位节点的初始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IFI网络的RSSI信号强度的二次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有效AP节点包括距离所述待定位节点较近的且占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AP节点总数的90%~95%的已知AP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IFI网络的RSSI信号强度的二次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重新获取所述待定位节点新初始坐标的步骤包括:
设定一坐标;
建立所述多个有效节点到所述坐标的几何距离方程组;
将所述几何距离方程组在所述待定位节点的初始坐标处做泰勒公式展开;
采用矩阵的最小二乘法求解所述泰勒公式以得到所述待定位节点的新初始坐标。
5.一种基于WIFI网络的RSSI信号强度的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定位装置包括:
初始坐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定位节点的初始坐标;
第一误差计算模块,用于选取多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有效AP节点,并计算出所述多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初始坐标位置的信号强度距离和计算所述多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再计算每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与信号强度距离之差的总和;
第二误差计算模块,用于重新获取所述初始坐标附近的一坐标,并将所述坐标作为所述待定位节点的新初始坐标,计算所述多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新初始坐标位置的信号强度距离和所述多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再计算每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与信号强度距离之差的总和;
待定位节点判定模块,判断所述每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与信号强度距离之差的总和与所述每个有效AP节点到所述新初始坐标位置的几何距离与信号强度距离之差的总和之差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是,将所述新初始坐标作为所述待定位节点的定位坐标;若否,将所述新初始坐标作为所述待定位节点的初始坐标,并利用所述二次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WIFI网络的RSSI信号强度的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坐标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路径损耗计算模块,用于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已知AP节点的平均路径损耗指数;
初始坐标计算模块,用于选取多个所述已知AP节点作为参考节点并建立所述待定位节点到所述参考节点的距离方程组;利用极大似然算法求解所述距离方程组以得到所述待定位节点的初始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19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