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铜锌带状钎料的连接方法及其专用连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2228.3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1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龙伟民;朱坤;钟素娟;张雷;马力;刘洁;宋友宝;黄俊兰;潘世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35/40 | 分类号: | B23K35/40;B23K20/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铜锌 带状 连接 方法 及其 专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带的连接,尤其是涉及一种银铜锌带状钎料的连接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该连接方法中使用的专用连接设备。
背景技术
银铜锌钎料是以银铜锌固溶体为主的多元合金,这类钎料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熔化温度不高,熔化区间在600℃~800℃;润湿性能及填缝性能良好,钎焊形成的钎缝强度高,钎缝抗拉强度在300MPa~450MPa之间;钎料塑性、导电、耐蚀等性能优异。银铜锌带状钎料广泛应用在金刚石工具钎焊、机加工刀具钎焊、木工刀具钎焊、汽轮机部件钎焊和其他结构件钎焊等领域,可用来钎焊除铝、镁及其他低熔点金属外的几乎所有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银铜锌带状钎料一般按以下步骤制成:一.将原材料按成分比例放入冶炼炉中,加热熔化,冶炼成圆柱形铸锭,铸锭重量一般在2公斤~20公斤之间;二.使用油压机将铸锭挤压成厚度4mm~8mm、宽度20mm~60mm的带材;三.使用轧机轧制,将带材轧制成厚度为0.2 mm~0.5mm的成品带材。
由于上述步骤二中挤压出的带材重量轻、带材的长度比较短,在厚度较薄时长度为3m~10m;如果一次轧制一根带材,在轧制时容易出现下述缺陷:
1. 钎料带前端和后端的尺寸不精确;
2. 钎料带前端和后端的板形不好,出现翘曲。
3. 钎料带前端部分轧制入料时咬合不好。
这些问题会造成钎料生产的成品率降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将一根钎料带的前端和另一根的后端连接起来, 连续地送进轧机中进行轧制。
目前还没有用于钎料带连接的专用方法,而现有金属带轧制过程中的连接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 熔化对接焊:将两根金属带对接,采用氩弧焊或其他电弧焊的方法将两根金属带熔化焊接在一起;熔化对接焊要求金属带中不能含有挥发元素,否则焊缝不能成形;而银铜锌钎料里含有挥发元素锌,所以无法进行熔化对接焊。
二. 铆接焊:将两根金属带搭接,压在两细柱状铜电极之间,施加压力压紧,同时通过大电流,在金属带搭接处产生大量的电阻热,将中心最热区域的金属很快加热至熔化状态,冷却后形成一个焊点。但是用这种方法连接钎料时,两根钎料带必须搭接,而且焊点间有一定间距,这样会造成两个问题:1. 钎料带没有全部熔化连接,后续轧制时容易断裂;2. 钎料带搭接处的厚度是钎料带厚度的两倍,后续轧制时因轧制变比太大容易断裂。因此,采用现有金属带的连接方法不能满足钎料带的连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银铜锌带状钎料的连接方法,本发明还提供该连接方法中使用的专用连接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银铜锌带状钎料的连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用钢刷除去两根钎料带待连接面表面的氧化物,并用酒精进行清洗;
第二步,取与待连接钎料带宽度相同的上、下铜板,将两根待连接钎料带的连接部位夹紧重叠对齐后放置在上、下铜板之间,并将上、下铜板和钎料带的接触面上涂刷银钎剂;然后将其放置在压力机的上压力柱和下支撑柱之间;
第三步,启动压力机,上压力柱下落将两根待连接钎料带的连接部位压紧,并保持10~20吨的压力;
第四步,启动加热电源,设置在压力机上压力柱和下支撑柱表面的上、下导电电极加热上、下铜板,然后将重叠在一起的钎料带连接部位加热、使其熔化,熔化的钎料润湿上、下铜板表面,在铜板表面均匀地铺展,形成材质均匀一致的钎料接头,同时在上、下铜板的压力作用下,连接处厚度变薄,多余的钎料从铜板侧面逸出,形成飞边;
第五步,将连接处多余的钎料飞边切除,并将连接处的上、下铜板磨掉,即可得到完好的钎料带接头。
本发明银铜锌带状钎料的连接方法中专用连接设备,它包括压力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压力机架下部的下支撑柱,对应于所述下支撑柱的压力机架上方设置有由动力源驱动上下往复运动的上压力柱,所述上压力柱和下支撑柱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上、下导电电极,所述上、下导电电极通过导线与所述加热电源电连接。
所述动力源为液压油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22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立体焊机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激光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