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纹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02432.5 | 申请日: | 2014-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7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鹏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锁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家居设备自动控制模块中,对于家庭能源的科学管理、家庭设备的日程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将让用户有更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加触摸屏、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控制家用设备,更可以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内的各种设备相互间可以通讯,不需要用户指挥也能根据不同的状态互动运行,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高效、便利、舒适与安全。
目前,家具电子锁主要有以下几种开锁方式:ID卡开锁、IC卡开锁、密码开锁、指纹开锁等。
ID卡开锁:刷卡开锁,ID卡可容易的进行复制,一张卡可以管理多把锁,但是要每个锁都去刷一下,才能打开,适合于单个锁的场合,ID卡需要随身携带;
IC卡开锁:刷卡开锁,技术上难以对IC卡进行复制,特别是CPU卡,一张卡可以管理多把锁,但是要每个锁都去刷一下,才能打开,适合于单个锁的场合,IC卡需要随身携带;
密码开锁:输入密码开锁,容易忘记密码;
指纹开锁:只需按一下手指,即可以开锁,使用方便,但是价格较贵;
指纹再配上无线开锁:只需按一下手指,即可打开或关闭锁,有单个指纹锁的操作方便,而又可同进控制多把锁的开关,单个锁的平均单价低。
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创新。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利于降低成本的指纹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指纹锁系统,包括指纹中控装置、液晶屏以及若干无线锁,所述指纹中控装置外表面中部安装液晶屏,在液晶屏一侧的指纹中控装置上配置指纹采集窗;
其中的指纹中控装置由主控芯片、与主控芯片连接的无线收发模块、LCD显示屏、实时时钟模块、语音模块、flash存储模块、指纹识别模块、GSM通信模块组成;
其中的无线收发模块,和指纹无线锁进行通信,控制无线锁的开关;
其中的LCD显示屏用于显示操作提示及时间;
其中的实时时钟模块为指纹中控提供时钟支持,断电不丢失时间;
其中的语音模块用于对语音的提示以及放大;
其中的flash存储模块,用于记录的存储,包话开关锁记录,指纹无线锁的ID信息等;
其中的指纹识别模块,用于指纹的登记、比对、删除等操作,比对通过后,主控芯片发送相应的无线信号给指纹无线锁,进行开关锁控制;
其中的GSM通信模块,可通过短信对指纹中控进行远程开关锁控制。
所述指纹中控装置外部通过ISM频段无线网络分别与若干无线锁进行无线连接;
每个指纹无线锁由主控芯片、与主控芯片连接的无线收发模块、电机控制模块、声音与指示灯模块、按键以及电源模块组成;
其中的无线收发模块,接收来自指纹中控的控制信息,进行开关锁控制;
其中的电机控制模块,控制锁的开关;
其中的声音与指示灯模块,用于操作过程中的状态提示。
所述指纹中控装置的主控芯片作为指纹中控的核心部分,协调与控制各模块,并对其它各个模块进行通信或对各个模块进行控制;
每个指纹无线锁的主控芯片作为纹无线锁的核心部分,协调与控制各模块,并对其它各个模块进行通信或对各个模块进行控制。
本发明所述的指纹锁系统的有益效果为:
⑴操作简单方便,只需按一下手指,即可同时控制多把锁的开关;
⑵相对于传统指纹锁,具有单锁价格低的优点;
⑶指纹无线锁,采用电池供电,免去供电的麻烦;
⑷将新的理念引入到智能家具的行业中,利用智能指纹中控实现锁的控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鹏,未经李云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24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