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应急无线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2571.8 | 申请日: | 2014-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8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马军伟;张建亮;武汉伟;侯卫红;陈琨;雒宏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千江(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应急 无线通信 系统 | ||
1.一种电力应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型号为STM32F103VET6的CPU芯片,与CPU芯片相互通信的AR8228交换芯片,音频功放电路,连接于AR8228交换芯片的交换口的摄像头、第一无线设备5700、第二无线设备5700,以及供电装置,所述的供电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第三太阳能板、第四太阳能板,第一太阳能控制器、第二太阳能控制器,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第一和第二太阳能板经第一太阳能控制器与第一蓄电池连接,第三和第四太阳能板经第二太阳能控制器与第二蓄电池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蓄电池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有切换电路,所述的切换电路由电路结构相同的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构成,第一和第二供电电路分别包括第一继电器(SW3)和第二继电器(SW4),第一继电器(SW3)的一端与第一蓄电池的正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第一继电器(SW3)与第一蓄电池的正极相连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二极管(D12),第一二极管(D12)的阴极作为第一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第一继电器(SW3)的动触点与第二蓄电池的正极相连、常开触点悬空、常闭触点与第一二极管(D12)的阴极相连;第二继电器(SW4)的一端与第二蓄电池的正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第二继电器(SW4)与第二蓄电池的正极相连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二极管(D11),第二二极管(D11)的阴极作为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第二继电器(SW4)的动触点与第一蓄电池的正极相连、常开触点悬空、常闭触点与第二二极管(D11)的阴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应急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供电电路与摄像头和音频功放电路之间还设有供电远程控制电路,所述的供电远程控制电路由电路结构相同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构成,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分别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3)和第二场效应管(Q5),第一场效应管(Q3)的栅极经电阻(R40)与型号为STM32F103VET6的CPU芯片的PD3端相连,第二场效应管(Q5)的栅极经电阻(R43)与型号为STM32F103VET6的CPU芯片的PD4端相连,第一和第二场效应管(Q3、Q5)的源极接地、漏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2)和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经基极电阻(R39、R45)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三极管(Q2、Q4)的基极相连,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还经集电极电阻(R38、R43)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三极管(Q2、Q4)的集电极相连,第一和第二三极管(Q2、Q4)的发射极分别经第三继电器(SW2)和第四继电器(SW5)接地,第三继电器(SW2)的动触点与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常闭触点悬空、常开触点作为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与摄像头相连,第四继电器(SW5)的动触点与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常闭触点悬空、常开触点作为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与音频功放电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应急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供电电路中,第一继电器(SW3)的一端与第一蓄电池的正极之间串接有第一手动开关(S1),第二供电电路中,第二继电器(SW4)的一端与第二蓄电池的正极之间串接有第二手动开关(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千江(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千江(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257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