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3893.4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8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梦龙;武朋飞;诸波;金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张振军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模具 管路 系统 智能 生成 方法 | ||
1.一种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义管路的起始点、终止点、多个必经点、起始点端头朝向和终止点端头朝向;
将所述起始点沿该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起始点,将所述终止点沿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终止点,偏移距离为预设的接头标准件的长度,其中还将所述实际起始点沿所述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第一补充控制点,将所述实际终止点沿所述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第二补充控制点,偏移距离为所述管路最小转弯半径,所述多个控制点包括该第一补充控制点和第二补充控制点,该第一补充控制点排在所述实际起始点和多个必经点之间,所述第二补充控制点排在所述多个必经点和第二补充控制点之间;
将所述实际起始点、多个必经点以及实际终止点依照次序记为多个控制点,采用直线段依次连接各个控制点;
将相邻直线段的相接处修改为圆角连接,以生成表示管路走向的折线,该圆角连接的圆角半径为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
以该折线为中心生成管路外形,该管路外形的半径为预设的管路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用预设的接头标准件,按照所述起始点端头朝向在所述起始点和实际起始点之间连接起始点接头,按照所述终止点端头朝向在所述实际终止点和终止点之间连接终止点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成所述折线的预览图以供用户预览和/或修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预设的管路半径、预设的接头标准件存储在标准件数据库中。
5.一种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模块,接收用户的输入,用于定义管路的起始点、终止点、多个必经点、起始点端头朝向和终止点端头朝向;
偏移计算模块,将所述起始点沿该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起始点,将所述终止点沿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终止点,偏移距离为预设的接头标准件的长度,其中还将所述实际起始点沿所述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第一补充控制点,将所述实际终止点沿所述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第二补充控制点,偏移距离为所述管路最小转弯半径,所述多个控制点包括该第一补充控制点和第二补充控制点,该第一补充控制点排在所述实际起始点和多个必经点之间,所述第二补充控制点排在所述多个必经点和第二补充控制点之间;
第一管路走向生成模块,将所述实际起始点、多个必经点以及实际终止点依照次序记为多个控制点,采用直线段依次连接各个控制点;
第二管路走向生成模块,将相邻直线段的相接处修改为圆角连接,以生成表示管路走向的折线,该圆角连接的圆角半径为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
管路外形生成模块,以该折线为中心生成管路外形,该管路外形的半径为预设的管路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头调用模块,调用预设的接头标准件,按照所述起始点端头朝向在所述起始点和实际起始点之间连接起始点接头,按照所述终止点端头朝向在所述实际终止点和终止点之间连接终止点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览模块,生成所述折线的预览图以供用户预览和/或修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准件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预设的管路半径、预设的接头标准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38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