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部系统稳定性检测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04781.0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5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蓝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Q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媛睿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部 系统 稳定性 检测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部系统稳定性检测方法。本申请同时还涉及一种外部系统稳定性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网站运营都需要外接一些服务系统,这些服务系统被布置用来为网站提供第三方支持以及服务。然而,这些第三方的服务系统性能存在着稳定方面的风险。例如第三方支付系统所需要外接的银行系统,这一类银行外部系统对于支付系统来说极其重要,任何时刻的错误或崩溃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需要一些检测手段来测试例如银行系统这一类的外部系统是否稳定。
在传统的外部系统稳定性监测手段中,一般通过采集QPM(每分钟交易量)指标,再结合系统预先设置的QPM阀值进行判断,如果超过阀值就会发送报警;或者仅单单关注一个TSM(交易成功率)指标数据,将该指标数据作为全局稳定性的判断依据,若跌破预设的阀值则认为外部系统的稳定性出现问题,需要人工跟进处理。
然而,随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外部系统的接入和运营数量的增加,外部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是日益剧增,单纯的依赖QPM指标或者TSM指标监测容易出现错误的报警。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通常有几个原因导致监测结果的不准确:
(1)QPM阀值或者TSM阀值是一个静态数据,外部系统扩容或者出现故障时很难及时调整阀值反馈真实的系统容量,比如设置QPM阀值是每分钟1000,由于第三方故障导致每分钟交易量在200时就已经出现异常,因为没有超过预设阀值而没有及时报警。
(2)各个外部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已无法简单采用线性标准进行衡量,在日常运营监测中某些外部系统的稳定度是很奇特的,在超过QPM阀值以后,TSM(每分钟交易成功率)指标数据反而升高,不仅没有影响用户的支付行为,系统稳定性也很好。
(3)外部系统的稳定性本质上是一种动态变化的数据,受很多业务因素的共同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波动性,同一个外部系统的稳定性在不同的时刻表现也不尽相同。
由此可见,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接入的外部系统越来越多,外部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渐增加管理和运营的成本。传统监测手段如即监测QPM(每分钟交易量)指标是否超过预设阀值或者TSM指标(每分钟交易成功率)是否跌破阀值的方案已经无法合理和直观反馈外部系统的实际稳定性,甚至出现错误的监控报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获取外部系统稳定性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准确衡量外部系统稳定性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
根据与外部系统对应的检测策略,从多种运行数据类型中选择至少两种运行数据类型作为稳定性检测指标;
确定各所述稳定性检测指标的权重比例;
获取与各所述稳定性检测指标对应的运行数据并进行建模处理;
根据各所述稳定性检测指标的权重比例及建模结果确定所述外部系统的稳定性。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外部系统稳定性检测设备,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与外部系统对应的检测策略,从多种运行数据类型中选择至少两种运行数据类型作为稳定性检测指标;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各所述稳定性检测指标的权重比例;
建模模块,用于获取与各所述稳定性检测指标对应的运行数据并进行建模处理;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稳定性检测指标的权重比例及建模结果确定所述外部系统的稳定性。
由此可见,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根据与外部系统对应的检测策略,从多种运行数据类型中选择至少两种运行数据类型作为稳定性检测指标,随后确定各稳定性检测指标的权重比例,获取与各所述稳定性检测指标对应的运行数据并进行建模处理,最后根据各稳定性检测指标的权重比例及建模结果确定外部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外部系统稳定性的精确检测,减少了由单一检测标准所带来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外部系统稳定性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每分钟交易量与稳定性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平均交易处理时间与稳定性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外部系统稳定性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4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