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4855.0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9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盛百威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5/08;C08L1/28;C08L27/06;C08L23/12;C08K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基 聚糖 复合 薄膜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复合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方向。其中,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主要材料的薄膜材料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以及利用再生资源来制备高分子薄膜材料,这些都成为各国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复合材料是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多相材料。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诸多的用途,在包装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较高的断裂伸长率,较好的热稳定性等。
在一些特点产品的包装中,产品的包装材料的吸湿性能对包装内的材料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复合薄膜材料过高的吸湿性能会导致包装内产品的性质变化。在高温度和高湿度的环境下,水蒸气过高的透过率也会影响包装内的成分。需要降低复合薄膜材料的水蒸气透过率和吸湿率。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常规的复合薄膜材料的密封性较差,水蒸气的透过性较高,在使用中会增加水蒸气的透过,降低了薄膜材料内部产品的质量,另外,常规的薄膜材料的吸湿性较强,在长时间接触水分后,薄膜材料自身重量会有较大的增加,对薄膜材料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极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所述的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由以下成分按照重量比组成:
羟丙基壳聚糖 5~14份、
聚乳酸 17~22份、
乙基纤维素 5~16份、
2-己烯基丁二酸酐 4~7份、
聚氯乙烯 6~9份、
聚丙烯 5~12份、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2~4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由以下成分按照重量比组成:
羟丙基壳聚糖 12份、
聚乳酸 19份、
乙基纤维素 8份、
2-己烯基丁二酸酐 6份、
聚氯乙烯 7份、
聚丙烯 8份、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3份。
一种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按重量取羟丙基壳聚糖5~14份、聚乳酸17~22份、乙基纤维素5~16份、2-己烯基丁二酸酐4~7份,将壳聚糖、聚乳酸、乙基纤维素、2-己烯基丁二酸酐在温度为90℃下搅拌均匀,再升高温度至95℃后加入聚氯乙烯6~9份、聚丙烯5~12份、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2~4份,再次搅拌均匀,为薄膜材料混合物;
(2)将步骤(1)搅拌均匀后的薄膜材料混合物用双螺杆挤压机对薄膜材料混合物进行挤压处理;
(3)经过步骤(2)的双螺杆挤压处理后,将挤出后的原料再用流延机流延成为薄膜材料,流延后得到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
(4)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冷却后,进行卷曲包装。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按重量取羟丙基壳聚糖12份、聚乳酸19份、乙基纤维素8份、2-己烯基丁二酸酐6份,将壳聚糖、聚乳酸、乙基纤维素、2-己烯基丁二酸酐在温度为90℃下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h,搅拌桨转速为150rpm;再升高温度至95℃后加入聚氯乙烯7份、聚丙烯8份、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3份,再次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60min,搅拌桨转速为50rpm,为薄膜材料混合物;
(2)将步骤(1)搅拌均匀后的薄膜材料混合物用双螺杆挤压机对薄膜材料混合物进行挤压处理,挤压处理温度为第一区温度为183~190℃,第二区温度为195~204℃,第三区温度为208~215℃;
(3)经过步骤(2)的双螺杆挤压处理后,将挤出后的原料再用流延机流延成为薄膜材料,流延温度为180℃,流延后得到羟丙基壳聚糖复合薄膜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盛百威包装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盛百威包装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4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