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辨识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风险的智能判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5399.1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6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汤伟;刘辉;杨铖;刘路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张祥骞,金凯 |
地址: | 10003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辨识 危及 重要 用户 供电 风险 智能 判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辨识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风险的智能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高危及重要用户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或煤矿、非煤矿山、冶金、化工、电气化铁路等行业,对其中断供电将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较大环境污染、较大政治影响、较大经济损失、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用户,或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电场所。
电力系统需要发电、供电、用电同时完成,并且处于平衡状态,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带来不良连锁反应,导致设备严重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甚至造成电网崩溃。高危及重要用户的用电事故,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重大危害,并且易给电网带来很大的冲击,很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电网崩溃,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和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而目前对于高危及重要用户的判断主要基于人工查询资料和考察研究来确定,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特别是在电网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遗漏。如何开发出一种高危及重要用户智能化判断方法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风险无法智能判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辨识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风险的智能判断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辨识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风险的智能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测未来电网运行模型,获取当前电网潮流计算模型数据,加入检修计划、负荷预测、待投产计划、发电计划,形成未来电网运行模型数据;
对未来电网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基于未来电网运行模型数据进行潮流计算,得到潮流计算结果;
电网模型图形化,基于图论算法提取电网模型中的电网拓扑关系构建电网图形化模型;
辨识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风险,基于构建后具备电网拓扑关系的电网联通图模型进行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风险的判断。
所述的辨识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风险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孤立站点集合Wi,以电网模型图形化为基础,基于图的遍历算法统计站点在图形中的供入线路和入度数N;
若N=1,则对该站点的供入线路进行开断模拟操作;开断模拟操作后基于图的全联通判定算法检查全网是否会出现孤立站点或者孤立区域;
若没有出现孤立站点或者孤立区域,则电网不存在薄弱供电风险;
若出现孤立站点或者孤立区域,则将孤立站点和孤立区域内包含的所有站点以站点为单位加入孤立站点集合Wi,说明电网中某些站点存在薄弱供电风险;
若N>1,统计站点所有供入线路信息,将供入线路信息与同杆架设信息对比,判断站点所有供入线路是否为同杆架设;
若不为同杆架设,则电网不存在薄弱供电风险;
若为同杆架设,则电网可能存在薄弱供电风险,对站点供入线路进行开断模拟操作;开断模拟操作基于全联通判定算法检查全网是否会出现孤立站点或者孤立区域;
若没有出现孤立站点或者孤立区域,则电网不存在薄弱供电风险;
若出现孤立站点或者孤立区域,则将孤立站点和孤立区域内包含的所有站点以站点为单位加入孤立站点集合Wi,说明电网中某些站点存在薄弱供电风险;
通过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路径配置表获取到高危及重要用户上级供电站点,加入站点集合Mi,统计集合Mi中站点总数为Yi;
在站点集合Mi中,遍历集合Wi,并设定Xi=0;
若在集合Wi中能遍历到该站点,则Xi=Xi+1;
对Xi和Yi进行比较;若Xi=Yi,则表明该高危及重要用户站点存在薄弱供电风险;若Xi不等于Yi,则表明该站点无供电风险。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辨识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风险的智能判断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电网高危及重要用户供电风险智能辨别,通过电网图形化模型的智能分析,准确的判断出高危及重要用户,避免了人工主观判断的误差和遗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5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