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水颗粒粒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6338.7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8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罗健辉;丁彬;王平美;耿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粒径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具体的提供一种不透光高浓度稠油颗粒粒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常规原油只占其中的大约30%,其余都是稠油、超稠油和沥青。国内外稠油均具有相对密度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等特点,由此导致稠油表观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甚至在油层条件下也不能流动,所以稠油必须根据不同开发阶段的实际要求,采用适用技术降低稠油的粘度,改善稠油流动性能,才能进行开采和集输。稠油乳化或分散降粘技术降粘幅度最大、操作较为简单及使用最为经济,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将降粘剂和水与稠油混合,依靠降粘剂分子与稠油、水作用,分布于油水界面,形成水包稠油(O/W)降粘体系而大幅降低稠油表观粘度。但是,不同条件下制备的O/W降粘体系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差异较大,需要对O/W降粘体系的粒度和粒度分布进行分析评价。从微观角度分析,O/W降粘体系的粒度大小决定了降粘体系表观粘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O/W液滴体系的粒度分布决定体系的稳定性。目前针对O/W降粘体系液滴粒度测量的方法主要有激光粒度法和显微观察法,由于稠油颜色与透光性的干扰,针对稠油液滴体系的粒度测量,无论采用激光粒度法,还是采用显微观察法均只能对稀溶液(<1%)体系进行粒度分析测试,但是O/W降粘体系在稀释后液滴粒度会立即发生变化,得到的粒度及分布不能真实反映整个体系粒度大小及其分布状况,所以目前缺少真正有效的分析方法表征O/W降粘等高浓度不透光体系的粒度及粒度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浓度不透光O/W降粘体系液滴粒度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检测稠油降粘体系的O/W液滴粒度及其粒度分布,特别是可以对体积浓度高达70%的稠油O/W降粘体系原液进行粒度累积分布与频度分布测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透光高浓度稠油/水颗粒粒度检测方法,具体包括:将单独的连续相样品水分别加入到超声衰减粒度仪的样品槽中,输入所述样品水的密度,在不同频率条件下分别进行超声衰减谱测试,保存连续相声学特征参数测试结果;将单独的分散相样品稠油分别加入到超声衰减粒度仪的样品槽中,输入所述样品稠油的密度,在不同频率条件下分别进行超声衰减谱测试,保存分散相样品声学特征参数测试结果;将待测样品不透光O/W稠油降粘体系加入到超声衰减粒度仪的样品槽中,根据已储存的此前测定的连续相和分散相样品声学特征参数测试结果,选择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测试频率条件进行待测样品超声衰减谱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得到不透光O/W稠油降粘体系液滴粒度及分布。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频率介于0.100~200.000MHz。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频率介于0.500~30.000MHz。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的不透光O/W稠油降粘体系中包括水、稠油以及降粘表面活性剂。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稠油在待测体系中的百分含量介于1~70%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稠油在待测体系中的百分含量介于50~70%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的不透光O/W稠油降粘体系粒径检测范围为:0.01~3000微米。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的不透光O/W稠油降粘体系粒径检测范围为:1~1000微米。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的水包油体系表观粘度为1~1000mPa·s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的水包油体系表观粘度为10~500mPa·s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高浓度不透光稠油O/W降粘体系液滴粒度的定量检测,对于石油化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委内瑞拉超稠油、水与SiC的超声衰减谱;
图2SiC标准品粒度累积分布图;
图3SiC标准品粒度频度分布图;
图4委内瑞拉超稠油O/W降粘体系粒度累积分布图;
图5委内瑞拉超稠油O/W降粘体系粒度频度分布图;
图6委内瑞拉超稠油O/W降粘体系粒度频度分布随时间变化图;
图7委内瑞拉超稠油O/W降粘体系平均粒径和表观粘度随时间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6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钛白粉粒度分布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皮带测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