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差流量计式智能可调投捞注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6443.0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4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隆球;周德开;符兴宇;王武义;宋文平;李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7/06;E21B47/12;E21B2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计 智能 可调 投捞注 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捞注配器,具体涉及一种压差流量计式智能可调投捞注配器。
背景技术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而石油,作为其中最核心的能源组成,其战略意义与经济价值不言自明。目前,我国油田勘探开发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家石油的主产区——大庆、胜利等油田已经逐步进入了高含水阶段,部分含水率已高达90%以上。因此,以注水采油为核心的二次采油技术已逐步走到尽头,对石油采收率的影响已逐步减弱。为了保证国家战略物质、能源储备及经济发展需求,保持大庆年产4000千万吨的核心目标,必须大力发展三次采油技术。这其中,以三元采油的驱油效果最为明显,应大力推广。
但同时,由于三元聚合物对地层的污染性及管道腐蚀性等特殊理化性质及不同地层的独特地质性质,使得传统广泛笼统注入方法不适于三元聚合物注入。首先,笼统注入无法针对不同的地层情况按需注入,从而导致大量的三元聚合物浪费;其次,多余的三元聚合物注入不仅不利于驱油效果,也会造成大量的地层污染。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三元聚合物是解决三元聚合物应用的关键所在。根据油田采油的技术积累来看,分层注入,分层调控技术是解决高效注入的最佳方式,因此,需大力发展三元聚合物的分层调控技术。但是,由于三元聚合粘度大,腐蚀性强,传统的水驱调节方式易造成堵塞器堵塞,且每次调控投捞难度大,工作量强,因此,投捞调控——测调仪并不适用于三元聚合物的分层调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油田注聚井所用的偏心配注器不能实现连续调节注入量,无法实现精确注入,且密封性较差的问题,进而提出压差流量计式智能可调投捞注配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上接头体、上电缆体、插针体、插针桥接件、插针锁紧螺母、电机壳体、轴承壳体、连接体、上外壳体、下接头体、中心管体、轴承组顶丝、刚性联轴节、防转体、中间电缆接头组件、上电缆接头组件、轴器连接杆、车式密封安装架、轴承组件、车式密封、压力传感器、电机、堵塞器和电缆接头体,连接体、中心管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中心管体的上端插装在连接体的下端内,上电缆体、插针体、电机壳体、轴承壳体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连接体的外侧壁上,上外壳体、下接头体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中心管体的外侧壁上,上接头体套装在连接体的上端,插针体通过插针桥接件安装在插针体的第一环形腔体内,压力传感器的上部插装在电机壳体的第二环形腔体内,压力传感器的下部插装在轴承壳体的第三环形腔体内,第一环形腔体、第二环形腔体、第三环形腔体组成外腔体,电机、防转体、刚性联轴节、轴器连接杆、丝杠、堵塞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外腔体内,防转体安装在电机上,电机的转动轴通过刚性联轴节与轴器连接杆的上端连接,轴器连接杆的下端与丝杠的上端连接,丝杠的下端与堵塞器的上端连接,车式密封通过车式密封安装架套装在丝杠的外侧壁上,轴承组件套装在丝杠的外侧壁上,且轴承组件位于车式密封的上方,中间电缆接头组件、上电缆接头组件、电缆接头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中心管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可投捞式堵塞器中的阀芯在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中连续移动,由于阀芯的运动,使溶液出口压力变化,通过进口压力传感器来测进液端的压力,通过出口压力传感器来测量溶液出口的压力,再通过电路板进行数据传输,最后通过井上数据处理及时控制电机调节出口压力来调整注入量,实现精确注入,精确注入比现有技术提高一倍,从而实现注入量的连续调节。本发明有良好的密封没置,可保证电机、电路板等处没有溶液进入,密封效果好,使电机和电路能正常工作。本发明的电缆线布线容易,且安装方便。可投捞式堵塞器可由投捞器经由中心管投捞至投捞通道处,并经由投捞通道进入中心管体,并与定位器相连接。大大提高投捞效率,节约投捞费用,方便并完全解决了三元聚合物的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向剖视图,图4是图1中C-C向剖视图,图5是图1中D-D向剖视图,图6是图1中E-E向剖视图,图7是图1中F-F向剖视图,图8是图6中J-J向剖视图,图9是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旋转密封轴系组件的主剖视图,图11是丝杠可投捞式堵塞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6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零背景克隆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功能测试方法及功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