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RNA捕获探针及其修饰电极与捕获探针互补链及其修饰碳纳米管‑金磁纳米粒复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06476.5 申请日: 2014-08-18
公开(公告)号: CN104152449B 公开(公告)日: 2017-10-24
发明(设计)人: 项贵明;蒲晓允;张立群;蒋栋能;刘飞;刘畅;刘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分类号: C12N15/11 分类号: C12N15/11;C12Q1/68
代理公司: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地址: 400037 重***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mirna 捕获 探针 及其 修饰 电极 互补 纳米 复合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材料和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捕获探针及其修饰电极,与捕获探针互补链及其修饰的碳纳米管-金磁纳米粒复合物,还涉及用上述修饰电极和修饰的碳纳米管-金磁纳米粒复合物检测生物活性小分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能够与靶基因3′非翻译区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基因的表达。miRNA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血液、尿液中的miRNA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因此可作为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诊断的非创伤性生物标志物。

目前用于miRNA检测的方法主要有Northern印迹、基因芯片和实时定量PCR(qRT-PCR)等。Northern印迹是首先被用于半定量检测miRNA的实验技术,至今仍被视为是检测miRNA的金标准,由于其存在要求的样本量大、灵敏度低、操作耗时且不适用于高通量检测等缺点,通常用于miRNA检测结果的验证。基因芯片技术是当前广泛用于检测miRNA水平的高通量技术,该技术可一次性对大量样本进行持续、快速、有效的检测,但同样存在检测所需样本量较大、耗费较高、不同实验室之间结果可重复性差等诸多不足,一般多用于miRNA的初筛。qRT-PCR是生物医学领域中较常用的miRNA检测方法,系通过反应体系中荧光强度的变化对目标miRNA片段的扩增进行实时检测,具有敏感性高、准确度高、方法简单等优点,但对引物设计及实验操作要求较高。因此,急需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miRNA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RNA捕获探针及其修饰电极,与miRNA捕获探针互补链及其修饰的碳纳米管-金磁纳米粒复合物,并基于上述修饰电极和修饰的碳纳米管-金磁纳米粒复合物建立一种检测miRNA的新方法,可以实现对miRNA的快速、灵敏、特异和稳定检测。

经研究,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miRNA捕获探针,为单链DNA,从5’端至3’端依次含有与miRNA部分互补片段、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以及与辅助探针部分互补片段,其3’末端还修饰有巯基;所述辅助探针为单链DNA,从5’端至3’端依次含有与捕获探针部分互补片段以及与miRNA部分互补片段;所述miRNA捕获探针中含有的与miRNA部分互补片段和所述辅助探针中含有的与miRNA部分互补片段不重叠。

进一步,所述miRNA捕获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辅助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更进一步,所述miRNA捕获探针为5′-CCACTTCAGTTAT-CCTCAGCGTGGAAAA-(CH2)6-SH-3′;所述辅助探针为5′-CCACGCTGAGGAAATCACAGTACTGTA-3′;

2.miRNA捕获探针修饰电极,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经打磨、抛光、洗涤、干燥处理的金电极表面用miRNA捕获探针修饰后,再用己烷巯醇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即得miRNA捕获探针修饰电极。

进一步,所述miRNA捕获探针修饰电极由以下方法制得:用润湿的麂皮打磨金电极,然后依次用加有0.3μm和0.05μm Al2O3粉末的麂皮对电极进行抛光打磨,每次打磨后将电极用水洗净,再依次用乙醇和水超声洗涤,处理后的金电极干燥备用;然后在处理后的金电极表面滴加2μM的miRNA捕获探针溶液,修饰过夜,用水清洗电极,再在电极表面滴加1mM的己烷巯醇溶液,孵育40分钟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用水清洗电极,即得miRNA捕获探针修饰电极。

3.miRNA捕获探针互补链,所述互补链与miRNA捕获探针中核酸内切酶剪切点下游序列互补,其3’末端还修饰有氨基。

进一步,所述miRNA捕获探针互补链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更进一步,所述miRNA捕获探针互补链为5′-TTTTCCACGCTGA-(CH2)6-NH2-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64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