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两段式升温还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7059.2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2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宋鹏飞;杨宽辉;姚辉超;谭建冬;侯建国;曾凌云;王秀林;何洋;高振;郑珩;穆祥宇;张新波;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3/08 | 分类号: | C10L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吕玲 |
地址: | 10002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甲烷 催化剂 段式 升温 还原 方法 | ||
1.一种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两段式升温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六个以上的甲烷化反应器分为两段,分别建立两个氮气循环,分段升温、分段还原,还原采用一部分的原料气,即合成气,利用原料气中的还原性气体H2 、CO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待第二段还原完成后,再对已经冷却下来的第一段甲烷化反应器进行升温,待第一段升起的温度与第二段降低的温度相差±50℃时,把全部的甲烷化反应器整体进行升温,直至满足开车温度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两段式升温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把煤制气甲烷化反应器分为两段,第一段包含3或4个反应器,将剩下的甲烷化反应器设为第二段,分段升温、分段还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两段式升温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部分的原料气作为催化剂的还原气,还原时须保证循环气中CO+CO2所占的体积百分含量≤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两段式升温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压缩机配置情况,第一段还原并冷却后,开始第二段还原或两段同时还原,还原后的两段再整体升温,至满足开车温度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两段式升温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还原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把甲烷化工段中的甲烷化反应器分成两段,采用三台或四台甲烷化反应器为第一段、剩余的甲烷化反应器为第两段;两段通过同一台压缩机及主加热器系统装置,对各反应器中催化剂采用分段升温、分段还原,再整体升温的方法,建立氮气循环升温至既定温度后,用一定量的合成气作为还原气,确保循环气中 CO+CO2所占的体积百分含量≤1%后利用合成气中的还原性气体H2和CO对各甲烷化反应器中的甲烷化催化剂进行还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两段式升温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还原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前三个甲烷化反应器建立第一段氮气循环系统,第一段氮气循环系统包括前三个甲烷化反应器,即第一甲烷化反应器第二甲烷化反应器和第三甲烷化反应器、压缩机、加热系统装置,氮气接口和原料气接口,向系统加入高纯氮气循环,维持系统压力约0.2-0.7MPa,加热系统不断为循环物料提供热量,以30-50℃/h的升温速度升至450℃左右,开始向循环系统通入一定量的原料气,控制循环气中CO+CO2所占的体积百分含量≤1%,利用合成气中的还原性气体H2和CO对前三个甲烷化反应器中的甲烷化催化剂进行还原,还原时系统温度约为50-80℃,至系统连续放空口的组分基本维持不变时,认为完成还原过程,然后对本循环系统进行降温,以30-50℃/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200℃,切出前三个甲烷化反应器,使其进行自然降温;对第二段的甲烷化反应器建立第二段的氮气循环系统,第二段的氮气循环系统包括后续三个甲烷化反应器,即第四甲烷化反应器、第五甲烷化反应器和第六甲烷化反应器、压缩机、加热系统,氮气接口和原料气接口,向系统加入高纯氮气循环,维持系统压力约0.2-0.7MPa,加热系统不断为循环物料提供热量,以30-50℃/h的升温速度升至450℃左右,开始向循环系统通入一定量的原料气,控制循环气中 CO+CO2所占的体积百分含量≤1%,利用合成气中的还原性气体H2和CO对后续各甲烷化反应器中的甲烷化催化剂进行还原,还原时系统温度为50-80℃,至系统连续放空口的组分基本维持不变时,认为完成还原过程;然后对本循环系统进行降温,以30-50℃/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200℃,切出后续各反应器,然后再对第一段进行升温,待第一段温度与第二段降低后的温度大致相同时,将所有反应器整体升温,至开车要求温度后准备开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两段式升温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段氮气循环系统中甲烷化反应器的数量为1-4台,第二段甲烷化反应器的数量一般大于2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70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湿花盆
- 下一篇:编码定位系统、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