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驱动金属腐蚀防护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7433.9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3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熹;潘曹峰;李潇逸;陈梦晓;王中林;林昌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F13/20 | 分类号: | C23F13/20;C23F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孙向民;肖冰滨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金属腐蚀 防护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自驱动金属腐蚀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发电部件,所述发电部件在机械能和/或太阳能作用下产生电信号;
若所述电信号为交流电信号,将所述电信号转变为直流电信号;
将所述电信号施加在置于腐蚀介质中的金属和对电极上,其中,所述金属的电位低于所述对电极的电位,
该方法还包括增大所述金属和对电极间电阻的步骤,具体为:将所述金属和对电极置于两个独立的腐蚀介质中,所述两个独立的腐蚀介质成分相同,所述两个独立的腐蚀介质之间通过充满腐蚀介质的毛细管进行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发电部件产生的电信号通过整流元件转变为直流电信号;
或者,将所述发电部件产生的电信号存储在储能元件中,通过所述储能元件输出直流电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长度范围为0.5米-2米;所述毛细管的直径范围为0.3毫米-1毫米。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测量所述金属的阴极极化电位,所述阴极极化电位为所述金属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其中,所述参比电极与所述对电极置于同一腐蚀介质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采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所述阴极极化电位范围为-120mV到-5.32V;如果采用其它参比电极,根据两种参比电极对应的参比电位差值确定所述阴极极化电位范围。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部件包括摩擦发电机、压电式发电机和/或太阳能电池,其中:
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两种不同摩擦电序的摩擦材料,其相互接触摩擦时表面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在所述机械能的作用下两个所述摩擦材料互相滑动错位使接触面积发生变化,或者互相接触分离,使与两种所述摩擦材料分别接触设置的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两个所述摩擦材料在所述机械能作用下发生往复摩擦运动或者接触分离运动时,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交流电信号;
或者,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两种不同摩擦电序的摩擦材料,其相互接触摩擦时表面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在所述机械能的作用下两个所述摩擦材料互相滑动错位使接触面积发生变化,或者互相接触分离,使与所述摩擦材料接触设置的电极与等电位之间产生电势差;两个所述摩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往复摩擦运动或者接触分离运动时,在所述电极和等电位之间形成交流电信号;
所述压电式发电机,包括从上至下层叠紧密接触的顶电极、介质层、压电材料层和底电极,其中,所述压电材料层采用的压电材料为具有压电性质的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量值不小于0.4mC/min。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极化电位范围为-500mV至-1.2V。
9.一种自驱动金属腐蚀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发电部件、与所述发电部件连接的电流转换单元和对电极,其中,
所述电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对电极,负极连接需要防护的金属;其中,所述发电部件用于吸收机械能或者太阳能产生电信号;所述电流转换单元用于将所发电部件产生的交流电信号转变为直流电信号;对电极置于腐蚀介质中,用于与需要防护的金属形成回路,
所述金属和对电极置于两个独立的腐蚀介质中,所述两个独立的腐蚀介质成分相同,还包括电阻调整单元,所述电阻调整单元为将两个独立的腐蚀介质连通的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转换单元为整流元件或者储能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未经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74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铁铸件的表面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水基防锈液配方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