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门遥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07494.5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0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郝家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H04M11/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车门 遥控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辆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门遥控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遥控钥匙装有无线电发射装置,车辆上装有接收装置。由遥控钥匙发出微弱的电波,然后汽车天线接收该电波信号,经电子控制器ECU识别信号代码,再由该系统的执行器(电动机或电磁经理圈)执行启/闭锁的动作。其最大优点是不管白天黑夜,无需探明锁孔,可以近距离、方便地进行开锁(开门)和闭锁(锁门)。由于通过无线电波传送信号,往往易受到车辆附近的其他同频率无线电发射装置,如无线电对讲机、汽车干扰器等干扰,而且易通过解码器破解。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把智能手机当做为遥控钥匙实现开锁(开门)和闭锁(锁门)。它同样具备传统汽车遥控钥匙所有优点,并且还具有安全性高,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携带方便等优点。这种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开锁(开门)和闭锁(锁门)是由驾驶人员操作手机端软件实现,只要能连接无线网络便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实现控制,但是这样的控制往往导致被控制车辆在人们视野范围之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操作不方便。如果网络不稳定或通讯延时还会导致迟迟不能打开车门。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车门遥控装置,在保证车辆安全开启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干扰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门遥控装置,在保证车辆安全开启的同时实现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干扰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门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遥控装置为用户的智能手机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车联网服务平台,车联网服务平台同时与汽车的车载控制系统进行通信;智能手机发送开启命令给车联网服务平台进行判断,车联网服务平台通过车载控制系统控制车门的开启与闭合。
所述的智能手机、车载控制系统分别通过3G无线网络与车联网服务平台进行通信。
所述的车联网服务平台内存储车辆的识别信息和当前的位置信息,当接收到智能手机发送过来的开启信号时判断智能手机与车辆的相对位置在小于100米时发动开启信号给车辆的车载控制系统。
所述的智能手机内装有开门软件,在使用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车联网服务平台对用户名进行有效性验证。
所述的车载控制系统在成功打开车门后,控制车辆双闪灯闪烁一下并发出声音,反之如果开车门失败,车载控制系统将信息先反馈车联网服务平台,车联网服务平台控制智能手机以震动方式提醒用户打开车门失败并给出友好提示。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门遥控装置,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和方法,本发明成本低,操作方便;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不易被复制破解;可扩展性强,摇一摇开门可以扩展成找车功能,当用户忘记自己车辆所停具体位置时,通过摇一摇使车灯不停的闪烁或发出声音,用户便可通过车灯闪烁或声音很快找到自己的车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门遥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门遥控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图1中,1、车联网服务平台;2、智能手机;3、车载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借助3G无线网络将智能手机2、车联网服务平台1和车载控制系统3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驾驶人员通过智能手机2便可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将自己的车门打开,替代传统的遥控钥匙。用户的智能手机2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车联网服务平台1,车联网服务平台1同时与汽车的车载控制系统3进行通信;智能手机2发送开启命令给车联网服务平台1进行判断,车联网服务平台1通过车载控制系统3控制车门的开启与闭合。智能手机2、车载控制系统3分别通过3G无线网络与车联网服务平台1进行通信。
本发明主要包含智能手机2、车联网服务平台1和车载控制系统3,其中智能手机2做为客户端。车联网服务平台1实现信息的存储、验证和接收发送。车载控制系统3实现控制命令的接收和解析并执行相应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74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