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径流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公路生态滤沟渗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8105.0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0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康爱红;肖鹏;吴正光;江杰;徐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径流 污染物 去除 功效 公路 生态 渗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生态滤沟,特别涉及一种渗滤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道路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也在不断增大。频繁的交通活动,汽车尾气排放、轮胎和路面磨损、部件腐蚀以及油脂渗漏等导致大量的悬浮颗粒物、重金属、营养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在路面积累,当降水形成路面径流,这些有害物质即被挟带排人水体或土壤,即造成受纳水体水质恶化和水生生态破坏以及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为了改善水生态系统,缓解广泛应用的汇处理措施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就地处理雨水径流污染的源处理措施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滤沟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减少高负荷污染的路面径流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程度,缓解道路蓬勃发展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在道路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道路生态滤沟主要是利用多空隙结构进行过滤,对溶解态氮净化效果很不明显,且径流中的总氮中85%为溶解态形式存在。传统滤床的整体结构表现为以孔隙率由上至下依次变小的布局工作,且对于滤床底部的排水功能需要通过复杂的布置排水管得以实现,存在维修困难,稳定性不高的缺点。
传统滤床中对于硝化细菌的繁殖需要通过布置通气装置才能实现,在系统的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通气装置的老化与堵塞作用,传统滤床的硝化细菌会因为缺氧而造成死亡,从而导致整体处治除液态氮系统功能的丧失。因而,一种具有功能长期稳定性的新型系统布局方法亟待采取。
传统生态滤床的排水设备未充分考虑到水力作用,对于排水大多采用机械的抽取等措施,且排水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径流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公路生态滤沟渗滤系统,提高各种径流污染物,尤其是溶解态氨氮的去除效果,能有效保证出水水质;且不易堵塞,自然通风,运行稳定,运行周期长,且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可维修性高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径流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公路生态滤沟渗滤系统,包括矩形沟槽、生态滤床以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矩形沟槽底部的出水口,生态滤床内从上而下依包括土壤层、多层滤料层、净化介质层和空隙较大的基底排水层,各层之间布置土工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多层滤料层的材质为多孔陶粒,所述多层滤料层由上、下两层滤料层构成,上层滤料层内多孔陶粒的粒径为9-11mm,上层滤料层的高度为12-18cm,下层滤料层内多孔陶粒的粒径为3-5mm,下层滤料层的高度12-15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多孔陶粒选用粘土陶粒、粉煤灰陶粒或淤泥陶粒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净化介质层由沸石填充而成,沸石粒径为3-5mm,净化介质层为22-27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基底排水层由卵石和砾石组成,卵石和砾石的体积比为4:1,所述卵石的粒径为50-100mm,砾石的粒径为10-30mm,控制高度在30-4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矩形沟槽宽度为35-45cm,高度为100-11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矩形沟槽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斜坡,相邻的斜坡相向设置,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斜坡底部,所述斜坡的的坡度为3/100~5/100,所述出水口每隔10m设置一个。
本发明的工作时,将生态滤床按上述结构铺设好之后,在多层滤料层铺上土壤层,土壤层内种植上麦冬草或黑麦草,降水形成的路面径流污水流入生态滤床,污水经过水压作用均匀分散到周围土壤层中,在土壤基质-植物根系-微生物系统的综合净化作用基质下得到初步净化,初步净化后的污水依次通过多层滤料层,经多孔陶粒吸附、絮凝沉淀和过滤截取水中的悬浮态污染物,间接提高介质净化层中沸石的氨氮反应空间,污水通过净化介质层后沸石的离子交换和填料的吸附作用机制下,进一步去除溶解态氨氮等污染物,被净化后的污水通过滤沟基底层的大连通孔隙顺着地面纵向斜坡流道出水口后被排出。
本发明的多层滤料层由两层滤料构成,采用的滤料粒径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结合陶粒的大比例表面积和水渗透能力,达到高效截留悬浮态污染物的能力,充分过滤掉污水中的不溶性物质,从而间接地提高了介质净化层中沸石的氨氮反应空间,使到达介质净化层的水流能充分进行除氮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8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