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08671.1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0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涛;钱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5/00 | 分类号: | B66C15/00;B66C13/18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鲁延生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起重机械 安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采用信息技术提升特种机械设备操作安全性,设计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机制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控制装置,属于建筑施工安全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起重机械在当今的施工工地被广泛使用,在建筑施工中已经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起重机械数十年来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其性能逐步提升,功能日渐强大,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一直在提高。近年来因建筑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引发的特重大安全事故时有报导,因此经过系统的、正规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建筑起重机械特种作业资质,持证上岗操作建筑起重机械是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必要保障。但是在现实施工现场往往存在施工单位人员管理不规范,而安全管理人员人均监管面积过大、技术手段不足等情况,难以对建筑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做到有效监管,所以如何确保建筑起重机械的实际操作人员具备资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控制装置,通过该装置强制持证上岗,在远端电脑前即可获取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控制装置,其特点是:它包括人脸识别机、继电器、升降机急停按钮;所述的人脸识别机通过12V稳压电源接交流220V电源,继电器的线包端串接人脸识别机的PIN4和PIN5端口后接12V直流电源,继电器的触点开关端串接升降机急停按钮后接交流电源。
本发明是利用人脸识别机控制建筑起重机械的开启;实现广域网环境下特种作业人员“刷脸”上岗,必须人脸识别机登记人员才能开启建筑起重机械,其他人开不了机;管理建筑起重机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杜绝无证上岗,防止随意开启建筑起重机械。实现建筑起重机械特种作业的控制机远程监管,各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检查工地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操作、维护、拆卸人员的现场人脸识别(持证上岗)记录,实现建筑起重机械特种作业的规范管理,确保建筑起重机械特种作业的安全操作,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网络架构图。
图2是人脸识别机与建筑起重机械电路连接图。
图3是人脸识别机与建筑起重机械施工接线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组成结构总体框图。
图5是摄像头图像采集装置架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S3C2440A处理器的结构框图。
图7是中心运算控制模块S3C2440A处理器与各模块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8是 K4S561632芯片接口电路原理图。
图9是 K9F1208芯片空间资源分配情况图。
图10是 K9F1208芯片接口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控制键盘和LED指示灯电路设计图。
图12是LCD显示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13是 USB接口硬件电路图。
图14是图像采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可见,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是:在建筑起重机械启动前本发明的终端设备优先启动,并采集当前操作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人脸识别机对信息压缩加密并对接收的数据分析处理,之后和已取得资质证书的人员面部进行比对认证,记录比对结果,若比对成功,数秒钟后报出持证人员姓名,则允许操作人员后续对建筑起重机械的启动和操作,若比对失败则通过屏蔽建筑起重机械控制台的方式阻止操作人员的所有操作,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监管部门及相关施工、监理单位,实现快速、准确、科学化管控。终端设备在建筑起重机械启动后仍会持续周期性的进行人脸识别,以实现对建筑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的实时监测,确保在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朔性。建筑起重机械的操作、安拆、维保过程将保留持证人员的上岗记录,监管部门、企业可以随时远程查看。
一、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控制装置电路设计
建筑起重机械的人脸识别记录能实时上传,并具备远程管理的能力,人脸识别机网络功能如下:同步设备时间、远程重启设备、获取设备信息、更新设备WebIP及端口、升级固件、人员添加和删除、记录删除、人脸识别记录带有现场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86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微波光氧催化废气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GIS的分布式能源调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