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油藏人造泡沫油驱替开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9039.9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5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彬;李星民;蒋有伟;杨朝蓬;王红庄;陈和平;李松林;沈杨;沈德煌;罗建华;张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C09K8/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油 人造 泡沫 油驱替 开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稠油油藏的人造泡沫油驱替的开采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稠油油藏在新疆、辽河、胜利等油田广泛分布,其主体开采技术为注蒸汽热力开采技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70%的探明储量均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开发。但仍然有一些稠油难采储量,由于其特殊的油藏条件,目前常规的注蒸汽开采技术难以有效动用。
(1)稠油油藏,指在油藏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万厘泊的稠油油藏,这类稠油油藏由于地下原油粘度偏高,注蒸汽开发时,蒸汽进入油层阻力较大,造成蒸汽吞吐有效动用半径小,多轮次吞吐效果急剧下降,蒸汽吞吐采收率仅为10%左右;某些稠油油藏开展了蒸汽驱开发试验,但由于原油粘度大,阻力大,难以在注入井与生产井之间建立起驱动压差,受到油层内部非均质性影响,注入的蒸汽前缘将沿着渗透率高、阻力小的条带向前突进,造成汽窜严重,蒸汽波及体积小,采收率偏低,不到25%,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某些稠油油藏也开展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简称:SAGD)试验,但一个SAGD井组内,注入井与生产井的水平段距离仅为5米,在油层非均质条件下,上部注入井注入的蒸汽将沿着高渗透层段下窜到生产井水平段内,造成水平段动用程度偏低,平均不到50%,严重影响到产量水平、油层动用范围与采收率。
(2)深层及超深层稠油油藏,深层稠油油藏是指油藏埋深大于2000m的稠油油藏,由于油藏埋藏太深,由于注蒸汽沿程热损失太大,常规的注蒸汽开发技术目前无法有效开发。
(3)薄层稠油油藏,指连续油层有效厚度在5米以下的稠油油藏,这类稠油油藏由于油层薄,注蒸汽开发过程中,蒸汽向顶底盖层热损失大,造成油汽比偏低,经济效益差,这类油藏目前很难实现经济高效开发。
“泡沫油流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实验”(鹿腾,李兆敏,李松岩等,石油学报,2013,34(5):1004-1009)指出,“泡沫油流”是指在稠油油藏溶解气驱过程中,由于原油黏度较高,气体扩散速度较慢,压力梯度较大,析出的气体不是呈连续气相迅速产出,而是以小气泡形式分散在原油中,随原油一起移动。这种特殊的渗流特性可以提高采油速度,降低气油比和油藏压降速度,这种油包气的分散体系被称为泡沫油流。
“稠油冷采泡沫油稳定性影响因素微观实验”(赵瑞东,吴晓东,王瑞河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6):99-103)指出,在加拿大和委内瑞拉几个稠油油藏的溶解气驱开采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泡沫油”现象,其具有异常的开发动态:高的采油速度、低的生产气油比、高的一次采收率等。泡沫油是一种油相连续的含有大量分散气泡的原油,气相呈许多小气泡的形式滞留在油相中,它主要出现在某些稠油油藏的溶解气驱过程中。
但如上所述,泡沫油现象目前仅存在于原始含气的稠油油藏,因此,能否通过创新注入介质与开采方法,使原始含气以及不含气的稠油油藏在生产过程中也能出现“泡沫油”开发特征,达到高采油速度、低生产气油比、高采收率的目的,是未来的稠油开发的一个重点攻关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稠油油藏人造泡沫油驱替开采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粘度、各种埋深、各种油层厚度的稠油油藏,不用再向油层中注入蒸汽,从而减少了蒸汽注入与成本;同时,形成的泡沫油流由于具有较高的流动阻力系数,能有效封堵蒸汽驱过程中形成的大孔道,有效波及并驱替蒸汽驱非主流线的剩余油富集区,可实现各类注蒸汽稠油油藏与常规开采方法难动用稠油油藏的的有效开发与大幅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油藏人造泡沫油驱替开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直井或水平井组成驱替井网;
步骤二:向注入井中注入油溶性降粘剂,形成降粘段塞,所述油溶性降粘剂的注入量为100-3000吨,注入速度为20-200吨/天,其中,所述油溶性降粘剂为A+B-型离子液体与溶剂的组合物,所述A+B-型离子液体的量占所述油溶性降粘剂总量的0.1wt%-1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90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双摄像头模组
- 下一篇:带CH4浓度检测器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