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蒸汽油藏防治汽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9126.4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4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彬;王红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油藏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藏的开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注蒸汽油藏防治汽窜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地下原油粘度高于1000MPa·s的稠油油藏,通常采用注蒸汽热力开采,注蒸汽热力开采包括蒸汽驱开采方法、蒸汽吞吐开采方法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方法。
在蒸汽驱开发过程中,由于油藏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储层内通常存在裂缝与高渗透条带,注入蒸汽容易沿着裂缝与高渗透条带窜进,以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矿场试验以及新疆油田浅层超稠油蒸汽驱矿场试验均表明,在蒸汽驱过程中,蒸汽汽窜频繁,蒸汽驱波及体积小,油汽比低,经济效益较差。
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由于通常为高速短期注汽,而受到现场蒸汽锅炉数量的限制,几乎不可能做到一个开采区域的油井同时集中注汽,因此当相邻井之间注汽时间不一致时,在储层裂缝与非均质条件下,高速注汽往往会造成正在生产的邻井汽窜,使得注入蒸汽难以有效加热吞吐井附近的储层与原油,造成每个轮次的蒸汽吞吐回采阶段的有效生产时间短,周期产量低。尤其在高轮次吞吐阶段,由于储层裂缝与非均质的存在,加上井间热连通,使得注汽过程中汽窜现经常发生,这也是是高轮次吞吐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简称:SAGD技术)通常采用垂向上相互叠置、水平段垂向距离为5米左右的两口水平井,作为一个SAGD注采井组,利用储层上部水平井注汽,利用蒸汽的超覆作用,加热油层中上部的原油,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储层下部的水平井生产井的方式开发。上述SAGD技术只适用于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层内渗透率级差小于3)、无明显裂缝发育区、且连续油层厚度大于15m的油藏,对于非均质性较强(层内渗透率级差大于3)、存在局部高渗透条带与裂缝发育区,或者连续油层厚度小于15m的稠油油藏,则不适合使用SAGD技术进行开发。
因此,对于非均质较强(层内渗透率级差大于3)、存在局部高渗透条带与裂缝发育区的稠油油藏,目前主要开采方法为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方式,而采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过程中,汽窜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如何防治汽窜,是制约这两种开采方式的瓶颈技术难题。
目前,耐高温水基聚附剂、特殊增稠剂等聚合物及粘土稳定剂等被用来封堵汽驱高渗透条带,并见到了较好的矿场效果,但由于用量大,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大规模使用。
综上所述,寻求一种效果好,用量少,经济可行的防治汽窜方法,是改善注蒸汽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蒸汽油藏防治汽窜方法,该方法可以降低高渗透条带的渗透率,能够对注蒸汽油藏起到防治汽窜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蒸汽油藏防治汽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发生汽窜的注入井中注入纤维溶液,形成纤维段塞;其中,所述纤维溶液是由纤维、纤维素类增稠剂和地层水组成,所述纤维素类增稠剂与地层水的质量比为0.01:1-0.1:1,所述纤维占纤维溶液总质量的1%-50%;纤维素类增稠剂与地层水复配而成的稠化水作为纤维溶液中的载体溶液,复配按照常规复配操作进行即可;
步骤二:向发生汽窜的注入井中注入纳米颗粒的溶液,形成纳米颗粒段塞;其中,采用的纳米颗粒的溶液是由纳米颗粒、分散剂和地层水组成的,分散剂与地层水的质量比为0.01:1-0.1:1,所述纳米颗粒占纳米颗粒的溶液的总质量的1%-50%;分散剂与地层水复配形成纳米颗粒的溶液的载体溶液,复配按照常规复配操作进行即可;
步骤三:当步骤二中的注入压力比汽窜阶段的平均注汽压力高3MPa-5MPa,汽窜生产井的含水率下降到60%以下,且生产井井口的温度下降到100℃以下时,重新注入蒸汽,完成对注蒸汽油藏汽窜的防治。
本发明所提供的注蒸汽油藏防治汽窜方法中,优选地,采用的纤维素类增稠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2-羧乙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2-羧丙基甲基纤维素、2-羧乙基甲基纤维素、2-羧丁基甲基纤维素、2-羧乙基乙基纤维素和2-羧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所提供的注蒸汽油藏防治汽窜方法中,优选地,采用的地层水的矿化度为1000-100000ppm。
本发明所提供的注蒸汽油藏防治汽窜方法中,优选地,采用的纤维由耐高温的聚酯纤维和耐高温的聚丙烯腈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与碳纤维组合而成,所述碳纤维在所述纤维中的质量含量大于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91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