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儿科用手腕固定式输液贴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09700.6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应云;关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儿科 用手 固定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儿科用手腕固定式输液贴。
背景技术
目前5岁及5岁以下的患儿,尤其是新生儿,由于自身免疫能力差,在天气突变或季节交替时,是不可否认的易感人群。儿科病房医务人员在给患儿静脉输液时,由于没有适合患儿使用的输液贴,只能将普通输液贴剪成适合患儿使用的体积,再用普通胶布进行加强固定。能否有效地固定输液贴,已成为儿科护士直面的难题。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因诸多优点而广受临床欢迎。但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操作稍微不熟练者,即便穿刺成功。由于患儿血管较细,加之易动、自控能力差等特点,普通输液贴容易失去粘黏性,进而脱落,不能有效地固定在患儿针眼部位。同时,普通输液贴平贴在皮肤上并与皮肤紧密接触。在输液完毕后,胶带揭除时疼痛感强烈,引起患儿抗拒甚至挣扎,导致针头移位、再出血,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儿科用手腕固定式输液贴,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现有输液贴中医用无纺布的两端加设相互活动连接的贴带,提高了输液贴的固定效果,更加适用于患病儿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次性儿科用手腕固定式输液贴,包括止血垫及与其连接的医用无纺布,医用无纺布通过胶层与止血垫下部连接,医用无纺布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一贴带和第二贴带,第一贴带端部与第二贴带端部活动连接。
通过在医用无纺布两端分别加设第一贴带和第二贴带,第一贴带端部与第二贴带端部可活动连接,包裹住患儿手腕,将止血垫压在患儿针眼部位,防止输液贴与患儿皮肤脱离。
优选的,所述的止血垫上部设有离型纸。
离型纸保证输液贴的止血垫在使用前与外界隔离,处于洁净状态。
优选的,所述的胶层由硅胶或其它医用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医用无纺布为圆形或其它形状。
医用无纺布设计呈圆形,与第一贴带和第二贴带配合构成手表样式,不仅增大了输液贴与患儿皮肤的接触面积,提高输液贴的固定效果,同时美观新颖,不会引起患儿抵触心理。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贴带和第二贴带由不粘贴覆盖膜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贴带端部设有第一卡扣,第二贴带端部设有第二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活动连接。
第一贴带与第二贴带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活动连接,提高了输液贴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现有输液贴中医用无纺布的两端加设相互活动连接的贴带,提高了输液贴的固定效果,更加适用于患病儿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医用无纺布,2、胶层,3、离型纸,4、止血垫,5、第一卡扣,6、第二卡扣,7、第一贴带,8、第二贴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儿科用手腕固定式输液贴,包括止血垫4及医用无纺布1,医用无纺布1通过胶层2与止血垫4下部连接,止血垫4上部设有离型纸3,医用无纺布1为圆形,其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一贴带7和第二贴带8,第一贴带7端部设有第一卡扣5,第二贴带8端部设有第二卡扣6,第一卡扣5与第二卡扣6活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贴带7和第二贴带8由不粘贴覆盖膜制成,所述的胶层2由硅胶制成。
使用时,揭掉离型纸3,将止血软垫2覆盖在输液针上,轻轻挤压医用无纺布4,使得胶层2粘贴在患儿皮肤上,然后将第一贴带7和第二贴带围绕患儿手腕,并将第一卡扣5和第二卡扣6连接。当输液完毕后,将第一卡扣5和第二卡扣6分离,将使用过的输液贴放置于无菌区等待处理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97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