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保护栏的茶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12241.7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7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庆源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施市金桂大道9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保护栏的茶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揉茶机,需要借助梯子,靠人工往揉桶里面倒茶叶,卸料的时候也需要人工操作卸料盘控制卸料,不能实现自动上料和卸料,都是需要人直接接触揉茶机,容易发生事故,费力费时。而且各种机构裸露在外部,人员操作时有可能误碰机台,导致工伤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能均匀发酵,避免茶叶接触链条以及防止茶叶掉出的红茶发酵池。
本发明一种带保护栏的茶机,包括提升机(1)、上层输送带(2)、下层传送带(3)、上层左侧护栏(4)、上层右侧护栏(5)、第一揉茶桶(6)、第二揉茶桶(7)、第三揉茶桶(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扣气缸(9)、紧扣挡杆(10)、卸料盘(11)、卸料气缸(12)、旋转曲臂(13)、揉盘(14)、出料槽(15)、连接轴(16)、连接杆(17)、出茶口(18)、上层护栏(19)、下层护栏(20)、支杆(21);上层输送带(2)和下层传送带(3)位于机架(22)上部,第一揉茶桶(6)、第二揉茶桶(7)、第三揉茶桶(8)位于机架(22)中部,出料槽(15)位于机架(22)下部;上层护栏(19)和下层护栏(20)都设立于机架上,上层护栏(19)围绕上层输送带(2)和下层传送带(3),下层护栏(20)围绕第一揉茶桶(6)、第二揉茶桶(7)、第三揉茶桶(8);紧扣气缸(9)连接于紧扣挡杆(10),卸料气缸(12)通过旋转曲臂(13)连接在连接轴(16)上,连接轴(16)通过支杆(21)与揉盘(14)固定连接,连接轴(16)通过连接杆(17)与卸料盘(11)相连接。
本发明一种带保护栏的茶机,其特征在于,上层护栏(19)整体呈网格状,高70-80厘米。
本发明一种带保护栏的茶机,其特征在于,上层护栏(19)高75厘米。
本发明一种带保护栏的茶机,其特征在于,下层护栏(20)整体呈网格状,高30-40厘米。
本发明一种带保护栏的茶机,其特征在于,下层护栏(20)高35厘米。
当设备启动后,提升机(1)将茶叶传输至上层输送带(2),上层输送带(2)向靠近上层左侧护栏运动(4)运动时,茶叶掉落入第一揉茶桶(6)内,上层输送带(2)向靠近上层右侧护栏运动(5)运动时,茶叶掉落入下层传送带(3),下层传送带(3)向靠近上层左侧护栏运动(4)运动时,茶叶掉落入第二揉茶桶(7)内,下层传送带(3)向靠近上层右侧护栏运动(5)运动时,茶叶掉落入第三揉茶桶(8)内,当三个揉桶内都达到预定的茶叶量后,揉茶机开始揉茶。揉茶时,紧扣气缸(9)控制紧扣挡杆(10)紧压在卸料盘(11)上。当揉茶结束后,紧扣气缸(9)使紧扣挡杆(7)向旁偏移卸料盘(11),卸料气缸(12)通过旋转曲臂(13)让连接轴(16)逆时针转动,连接轴(16)给连接杆(17)为轴线逆时针运动,则出茶口(18)打开,茶叶从揉盘(14)自动掉到出料槽(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实现自动上料以及下料,节约人力,减少了误碰机台导致的工伤事故。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带保护栏的茶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带保护栏的茶机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提升机;2-为上层输送带;3-为下层传送带;4-为上层左侧护栏;5-为上层右侧护栏;6-为第一揉茶桶;7-为第二揉茶桶;8-为第三揉茶桶;9-为紧扣气缸;10-为紧扣挡杆;11-为卸料盘;12-为卸料气缸;13-为旋转曲臂;14-为揉盘;15-为出料槽;16-为连接轴;17-为连接杆;18-为出茶口;19-为上层护栏;20-为下层护栏;21-为支杆;22-为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庆源,未经李庆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22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百日菊龙头花茶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山红乌龙茶及其加工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