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13993.5 申请日: 2014-08-21
公开(公告)号: CN104140310A 公开(公告)日: 2014-11-12
发明(设计)人: 夏志兰;沈凡超;阳国秀;易恢满;沈检生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省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5G1/00 分类号: C05G1/00
代理公司: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代理人: 张慧;宁星耀
地址: 425000 湖南***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工厂 栽培 杏鲍菇 培养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用培养基,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

背景技术

杏鲍菇,别名剌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中的担子菌纲,是我国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具有杏仁香味,不仅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而且营养丰富。研究表明,杏鲍菇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等矿物质。此外,杏鲍菇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癌、防止心血管病及美容等功效。杏鲍菇以其良好的口感和较长的货架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 , 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在国内外备受关注;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基质对其产量、 品质及生产成本等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工厂化栽培食用菌采用的培养基配方以木屑、棉籽壳等为主要碳源,麸皮、米糠、玉米粉等为主要氮源。而麸皮、米糠、玉米粉,尤其是麸皮、玉米粉,价位较高,供应也较紧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瓶栽)除了产量、品质、成本等要求外,还需缩短栽培生产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原料来源较丰富,并可提高产量、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由以下原料混配制成:玉米芯60~100重量份,甘蔗渣20~30重量份,麸皮3~5重量份,芒草20~30重量份,磷肥0.5~1.5重量份,尿素0.2~0.4重量份,石膏0.5~1.5重量份。

优选的重量配比为:玉米芯70~80重量份,甘蔗渣22~26重量份,麸皮3~5重量份,芒草25~28重量份,磷肥0.8~1.2重量份,尿素0.2~0.3重量份,石膏0.8~1.2重量份。

所述磷肥优选过磷酸钙。

制备方法:将玉米芯粉碎,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即成。

本发明之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能打破传统栽培杏鲍菇的主要原料是木屑的格局,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拓宽原料来源,为玉米芯丰富地区提供新的增收途径。

使用本发明之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栽培杏鲍菇,生长周期短,育菇期仅24~26d,产量高,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之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由以下原料混配制成:玉米芯60千克,甘蔗渣20千克,麸皮5千克,芒草3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尿素0.3千克,石膏1千克。

制备方法:将玉米芯粉碎,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即成。

应用于杏鲍菇栽培试验:采用1100 mL栽培瓶工厂化栽培,在培养基中加石灰1.18千克,加水160千克,拌匀,pH7. 5,装瓶,装瓶量800g。每处理4筐,每筐16 瓶, 中间打孔,121℃高压灭菌2h ,自动接种机接种,再转入培养室,培养24d后, 疏蕾,然后转入栽培房出菇,子实体采摘和性状统计均按商品菇标准进行。子实体长至菇盖平展 ,稍稍内卷时采摘。

统计每筐总产量 ,并抽样(从 4 筐中抽 1筐)统计单瓶产量及子实体的形态形状(单重、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结果如下:每筐总产量11.52千克;单瓶产量720 g;子实体的形态:棒状;单重350-720 g;菌柄长度8.0-10.0cm;菌柄直径3.0-4.0cm;菌盖直径:3.1-4.0c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之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由以下原料混配制成:玉米芯100千克,甘蔗渣30千克,麸皮3千克,芒草2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尿素0.3千克,石膏1千克。

制备方法:将玉米芯粉碎,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即成。

应用于杏鲍菇栽培试验:采用1100 mL栽培瓶工厂化栽培,在培养基中加石灰1.18千克,加水160千克,拌匀,pH7. 5,装瓶,装瓶量800g。每处理4筐,每筐16 瓶, 中间打孔,121℃高压灭菌2h ,自动接种机接种,再转入培养室,培养26d后, 疏蕾,然后转入栽培房出菇,子实体采摘和性状统计均按商品菇标准进行。子实体长至菇盖平展 ,稍稍内卷时采摘。

统计每筐总产量 ,并抽样(从 4 筐中抽 1 筐)统计单瓶产量及子实体的形态形状(单重、长度、 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结果如下:每筐总产量10.50千克;单瓶产量710g;子实体的形态:棒状;单重354-710g、菌柄长度7-9cm、 菌柄直径3.1-3.9cm, 菌盖直径:2.5-4.0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39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