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导电膜、导电油墨及触控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14500.X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9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唐根初;刘伟;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C09D11/02;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导电 油墨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导电油墨及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膜是具有良好导电性,且在可见光波段具有高透光率的一种导电薄膜。目前,透明导电膜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光伏器件、触摸屏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制备导电膜的材料一般为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但是在诸如触控面板等大多数实际应用中,导电膜的制备需要对ITO进行图形化以在基片表面形成固定的导电区域和绝缘区域。而ITO的图形化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曝光、显像、蚀刻及清洗等多道工序,制备过程较为复杂。
相较而言,利用附着在基材表面的由极细的金属丝线构成的导电网格作为导电层时,由于可以在形成导电网格的同时完成导电的网格的图案化,可以省去图案化的工艺过程,制备过程较为简单,且具有低污染、低成本等诸多优点。通常,导电层的网格线由电阻率低于ITO的物理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形成。由于网格线宽度很窄,且没有网格线的区域为物理透明的区域,所以可以制造出具有较低的表面方阻并且视觉上透明的导电层。导电层的具体制造方法通常为在压印胶表面先压印出图案化的凹槽结构,再向凹槽中填充导电油墨(比如纳米银墨水),导电油墨经过烧结从而制成填充在凹槽内的金属丝线。由于金属具有一定的光泽,因此制得的导电膜由于金属的反光效果,从而使得导电膜容易被肉眼看出,从而影响导电膜的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导电膜,其不容易被肉眼看出,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包括:
透明基板;
介质层,层叠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
导电层嵌设于所述介质层中,所述导电层为金属网格,所述导电层由包含了金属粒子及暗色添加剂粒子的导电油墨烧结而成,所述暗色添加剂粒子用于遮蔽所述金属粒子反射的光线。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暗色添加剂粒子包括亚微米级的碳粉、铁粉、氧化铁或氧化铜中的至少一种。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暗色添加剂粒子的粒径为50纳米~500纳米。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暗色添加剂粒子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为10%~30%,所述金属粒子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为40%~75%。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网格由多个网格单元组成,所述网格单元为正六边形、矩形、菱形或随机网格形状中的至少一种。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粒子的材质包括金、银、铜、铝、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粒子的粒径小于1微米。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介质层的材质为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或UV聚合物之一,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1微米~30微米。
在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介质层远离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开设有网格状凹槽,所述导电油墨还包括粘合剂,所述网格状凹槽内填充所述金属粒子、所述暗色添加剂粒子及粘合剂组成的导电油墨,所述导电油墨经烧结固化而形成所述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不大于所述网格状凹槽的深度。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网格的线宽小于10微米,相邻的两条网格之间的距离为10微米~800微米。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在透明导电膜中的形成所述导电层的导电油墨中包括暗色添加剂粒子以遮蔽所述金属粒子反射的光线,从而减小了所述导电层中的金属粒子的反光光泽,从而使得所述透明导电膜不容易在视觉上被观察出来,进而改善了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视觉效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油墨,所述导电油墨用于制作导电层。所述导电油墨包括金属粒子、暗色添加剂粒子、高分子树脂、溶剂及分散剂,所述金属粒子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为40%~75%,所述暗色添加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为10%~30%,所述高分子树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10%~40%,所述溶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为0.1%~10%,所述分散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为0.1%~5%,且所述金属粒子、所述暗色添加剂粒子、所述高分子树脂、所述溶剂及所述分散剂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暗色粒子添加剂包括亚微米级的碳粉、铁粉、氧化铁或氧化铜中的至少一种。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暗色添加剂粒子的粒径为50纳米~500纳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45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