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7744.3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3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汪军;张玉泽;傅婷;虞叔良;闫进祥;龚以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4/10 | 分类号: | D01H4/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纺纱装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杯,特别是涉及一种开缝转杯,具体地说是一种在转杯杯底底面圆周上均匀设置至少2组窄缝,每组窄缝有2-3条窄缝并在纤维滑移面刻有沟槽的转杯。
背景技术
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领域,具有纺纱速度高、卷装容量大、适纺性较好和能够兼纺优低原料的特点,已成为新型纺纱技术中技术最成熟、应用面最广、经济性较高的纺纱形式。
转杯纺从转杯内负压的产生原因及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可以分为自排风式和抽气式两种形式。其中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所用转杯的直径较大、在转杯底面上均匀分布有6~8个圆形的排气孔,转杯内的空气从转杯的杯口流向杯底,而后由排气孔把空气排出;抽气式转杯纺纱机所用转杯的直径较小,转杯底面上无排气孔,转杯内的空气从杯底流向杯口,而后由抽气管从转杯腔中把空气抽走。
转杯纺最初只使用低成本的原料,例如纺织厂的下脚料或可再利用的纺织材料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转杯纺只应用于纺棉产品,且主要是以纺97.2tex(6S)、83.3tex(7S)纯棉纱为主,因此当时业界普遍认为转杯纺只适合粗特纯棉纱。但随着转杯纺技术的进步,转杯纺的适纺范围也在逐渐增加。如今,转杯纺不仅可以用于高档针织纱的生产,还可应用于低捻纱、竹节纱、S捻纱、包芯纱等诸多花式纱。
利用转杯纺生产花式纱等花式纱品种具有多种方法,基本上可有以下几种方案:(1)改变喂给罗拉速度;(2)改变引纱罗拉速度;(3)同时改变喂给罗拉和引纱罗拉速度;(4)在输纤通道或分梳辊的适当位置添置附加喂入纤维机构;(5)在转杯内设置阻尼点;(6)转杯内刻槽;(7)假捻盘的改造。
其中,在转杯内刻槽纺制花式纱的方法是在转杯的纤维滑移面上加工沟槽,使其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让纤维在沟槽中积聚,可以根据所刻沟槽的规律纺制出一定规律的花式纱,但利用此种方式所纺花式纱其粗细节效果不明显,且由于所刻沟槽内容易产生积灰,致使纺纱过程中纱条断头率增多,影响所纺纱线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杯,特别是提供一种开缝转杯,具体地说是一种在转杯杯底底面圆周上均匀设置至少2组窄缝,每组窄缝有2-3条窄缝并在纤维滑移面上刻有沟槽的转杯,适用于纺制纱线线密度可控变化的转杯花式纱。
本发明的一种转杯,包括杯体和杯轴,杯体由杯底和杯沿构成,杯沿与杯底相交形成凝聚槽,所述杯底底面圆周上均匀设置至少2组窄缝,每组窄缝有2-3条窄缝,所述窄缝贯通所述杯底,所述窄缝靠近杯底中心的一端距杯底中心的距离为5~15mm,所述窄缝靠近凝聚槽的一端距凝聚槽底圆弧中点5~12mm;在纤维滑移面表面刻有1个凹陷于所述纤维滑移面的沟槽,所述沟槽沿转杯圆周方向,与所述纤维滑移面顶端边线的夹角为0~30°,所述沟槽位于2组窄缝所对应的纤维滑移面的中心位置。利用本发明转杯所纺纱线呈现出纵向线密度可控变化,细处紧密捻度较大,粗处蓬松捻度较小的特殊风格,且粗细节出现的规律与转杯开缝的规律相符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窄缝与所述杯体的直径方向呈0~60°的夹角,当窄缝与杯体的直径较大时,会有较多的纤维通过窄缝进入转杯腔体内,影响纺纱效果,且纺纱过程易纱线易断头。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窄缝为矩形连续平直窄缝、梯形连续平直窄缝、等宽弯曲窄缝或不等宽弯曲窄缝、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矩形平直窄缝的宽度为2.5~4.5mm,所述等宽弯曲窄缝的宽度为2.5~4.5mm,所述梯形平直窄缝最窄处的宽度为1.5~2.5mm,最宽处的宽度为3~4.5mm,所述不等宽弯曲窄缝的最窄处的宽度为1.5~2.5mm,最宽处的宽度为3~4.5mm;所述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包括在一直线上的两条窄缝,该两条窄缝的间隔距离为0.5~1.5mm。这样设计的效果在于当所述窄缝的整体宽度过小时,会影响纤维在窄缝处的积聚,影响纺纱效果,当所述窄缝宽度太大时,纤维会通过窄缝进入转杯腔体内,造成原料的损失和浪费。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每组窄缝中的窄缝之间呈0~5°的夹角。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所述每组窄缝中的窄缝之间呈0°时,每组窄缝中的窄缝之间的距离为小于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7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