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18008.X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7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曲松楠;孙明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G9/20 | 分类号: | H01G9/20;H01G9/004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陶尊新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见 实现 高效 光诱导 电子 转移 复合型 薄膜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在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型薄膜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电子抽取层、设置在电子抽取层上的介孔电子分离层和设置在介孔电子分离层上的光敏层;所述的电子抽取层为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介孔电子分离层为纳米介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层,光敏层材料为氮掺杂碳纳米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透明的FTO导电薄膜或透明的ITO导电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掺杂碳纳米点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柠檬酸和尿素混合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透明溶液;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溶液微波加热反应,获得粘稠状液体;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粘稠状液体烘干、溶解、离心,得到氮掺杂碳纳米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在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柠檬酸和尿素的质量比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在基底上设置电子抽取层;
步骤二:将二氧化钛浆料旋涂在电子抽取层上,得到二氧化钛薄膜,将二氧化钛薄膜焙烧,得到纳米介孔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纳米介孔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浸泡在氮掺杂碳纳米点水溶液中,得到在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在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的旋涂速度为2000~3000转每分钟,旋涂时间30~70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在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的焙烧温度为500~6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5~7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在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掺杂碳纳米点水溶液中氮掺杂碳纳米点的浓度为5~10毫克每毫升。
9.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在光催化领域上的应用。
10.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可见区实现高效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复合型薄膜在光伏领域上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80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固定熔管的令克棒
- 下一篇:包含一预涂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