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产生烯烃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8180.5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6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B·克莱因;T·特罗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327 | 分类号: | C07C5/327;C07C11/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祁丽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产生 烯烃 方法 装置 | ||
1.生产烯烃的方法,其中使含烃的供给物料(1)在脱氢反应器(30)中经历脱氢作用并产生包含至少一种烯烃的产品物料(2),其包含以下步骤:
-在第一冷却阶段中,通过包含供给物料(1)的气流(5),以及通过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冷却来自设置在脱氢反应器(30)之下游用于吸附水的吸附器(40)的气流(11),和
-在第二冷却阶段中,通过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冷却供给物料(1),其特征在于:
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的体积流随着离开第一冷却阶段、包含所述供给物料并被供给脱氢反应器(30)的气流(13)的温度而变化,所述冷凝组分(12)被供给第一冷却阶段和/或第二冷却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物料(1)作为供给物料流存在,且与循环气流(4)混合以形成混合气流(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冷却阶段中,将寒冷量从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中转移至供给物料流,由此冷却所述供给物料(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热交换器(14)中将寒冷量从包含供给物料(1)的气流(5)转移至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以及将寒冷量从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转移至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和在第二热交换器(15)中进行将寒冷量从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转移至供给物料流(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阶段和第二冷却阶段至少同时运行一段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吸附器(40)的下游,测定物料的至少一种参数,或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体积流的至少一种参数,该参数与允许的限值范围相比较,并在所测定的参数偏离限值范围的情况下,改变物料的至少一种参数,和/或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的体积流的至少一种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储存于储存设备(20)中,并根据制冷性能要求将所述冷凝组分从所述设备中供给第一和/或第二冷却阶段。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阶段在第一冷却阶段的上游实施。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气作为进一步产品物料(3)被获得,并将至少部分所产生的氢气导入脱氢反应器(30),以稳定脱氢过程。
10.用于生产烯烃的装置,在该装置中含烃的供给物料(1)经历脱氢作用,并产生包含至少一种烯烃的产品物料(2),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由烃产生烯烃的脱氢反应器(30),
-设置在脱氢反应器(30)下游的吸附器(40),其用于吸附来自脱氢反应器(30)之流体的水分,
-第一冷却设备(14),其用于在第一冷却阶段中通过包含供给物料(1)的气流(5),以及通过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冷却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
-用于储存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的冷凝组分(12)的储存设备(20),
-用于在第二冷却阶段中通过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的冷凝组分(12)冷却供给物料(1)的第二冷却设备(15),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具有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设备(60),通过所述该控制设备,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的体积流可随着离开第一冷却阶段、包含供给物料并被供给脱氢反应器(30)的气流(13)的温度以自动方式变化,所述冷凝组分(12)从储存设备(20)被供给第一和/或第二冷却阶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生产烯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设备(20)包含容器(23)和/或至少一个用于分离来自吸附器(40)的气流(11)的冷凝组分(12)的分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股份公司,未经林德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81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视频的GIS开关位置远程在线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控门的对讲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