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隧道结构模型试验的均匀水压模拟加载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8285.0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1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方勇;崔戈;郭建宁;徐晨;刘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1175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结构 模型 试验 均匀 水压 模拟 加载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隧道结构模型试验的均匀水压模拟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板(1)、底板(10)、立柱(12)、柔性密封条(3)、抽气装置(4)、高精度绝对气压计(5)、隧道结构模型(9)、电阻应变片(13),在隧道结构模型(9)的内、外表面对称环向粘贴电阻应变片(13),同时将内表面应变片(13)的导线(11)焊接好,外表面应变片的导线直接引出,与内表面应变片的导线分组焊接在应变箱上用于读取数据,顶板(1)上设有接线柱(2)、抽气孔(6)、气压检测孔(7),抽气孔(6)连接抽气装置(4),气压检测孔(7)连接高精度绝对气压计(5),通过抽气装置(4)和高精度绝对气压计(5)的协调工作来控制隧道结构模型(9)内部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板(1)、底板(10)、立柱(12)组成整个装置的承载主体,立柱(12)位于隧道结构模型(9)内部与底板(10)粘结固定,将底板(10)、隧道结构模型(9)、顶板(1)依次堆叠起来,底板(10)与隧道结构模型(9)密贴,立柱(12)比隧道结构模型(9)高2~3mm,使得顶板(1)与模型(9)分离,避免隧道结构模型(9)承受由顶板(1)传来的荷载并传递到立柱(12)和底板(10);顶板(1)、底板(10)与隧道结构模型(9)之间的缝隙用柔性密封条(3)进行封堵,以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同时可以跟随隧道结构模型(9)一起形变,不因隧道结构模型(9)形变而使气密性受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线柱(2)在顶板(1)的上、下面对称布置,用来将隧道结构模型(9)内部电阻应变片(13)的导线(11)引出到隧道结构模型(9)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制作隧道结构模型(9)的几何相似比为1∶20~1∶50,模型纵向长度为20~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板(1)、底板(10)、立柱(12)均采用有机玻璃制作。
6.利用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装置进行隧道结构模型试验的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施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A、试验准备:按照选定的几何相似比制作隧道结构模型(9);根据确定的隧道结构模型(9)的纵向长度制作出立柱(12),立柱(12)长度应比隧道模型(9)纵向长度长2~3mm,立柱(12)的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实际隧道模型(9)尺寸而定;根据隧道结构模型(9)的断面尺寸加工顶板(1)和底板(10),顶板(1)和底板(10)的断面尺寸与隧道结构模型(9)的断面相同;在隧道结构模型(9)的内、外表面对称环向粘贴电阻应变片(13),同时将内表面应变片(13)的导线(11)焊接好;
B、安装均匀水压模拟加载装置:将立柱(12)对称粘贴在底板(10)上;将隧道结构模型(9)置于底板(10)上,用密封条(3)将底板(10)与隧道结构模型(9)的缝隙进行封堵;将隧道结构模型内部应变片(13)的导线(11)的另一端与顶板(1)下表面上的接线柱(2)焊接好;将顶板(1)置于立柱(12)上,用密封条(3)将顶板(1)与隧道结构模型(9)的缝隙进行封堵,同时把导线(11)焊接在顶板(1)上表面的接线柱(2)上;
C、仪器连接调试:将引出到隧道结构模型(9)外部的导线(11)以及其他测试元器件与计算机相连;用胶管(8)将抽气孔(6)与抽气装置(4)连接;将气压检测孔(7)通过胶管与高精度绝对气压计(5)连接;预先测试出当地的大气压力P(0),用抽气装置(4)抽出适当的气体,观察高精度绝对气压计(5)的数据变化来检测整个装置的气密性,直到气压计显示的数据保持稳定不变,拔掉抽气装置(4)使隧道结构模型(9)内部恢复到当地的大气压力P0;
D、测试:根据确定的几何相似比和目标水压力值,计算出模型试验所需加载的水压力值ΔP,利用抽气装置(4)和高精度绝对气压计(5)将隧道结构模型(9)内部的气压P调整为P0-ΔP;用计算机采集电阻应变片(13)的数据,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表面应变片、外表面应变片分别用于测量内外表面应变ε内、ε外,在平截面假设条件下,可以求出该截面的轴力N和弯矩M,公式如下:
式(1)、(2)中b为单位长度,取1m;h为衬砌厚度,按模型取值;E为衬砌的弹性模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82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联重塑饱和土制样装置
- 下一篇:航空器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