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驱动控制电路及其控制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9059.4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2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情;叶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驱动 控制电路 及其 控制 芯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驱动控制电路及其控制芯片,其中,LED驱动控制电路的控制芯片包括:电流检测端,电流检测端与LED驱动控制电路的电流采样模块相连,电流检测端用于检测电流采样模块生成的电感电流采样信号;采样保持模块,采样保持模块用于根据电感电流采样信号生成采样结束信号,并对采样结束信号、开关控制信号和电感电流采样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电感电流峰值信号;开关控制信号生成模块,开关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电感电流峰值信号生成开关控制信号。本发明的LED驱动控制电路及其控制芯片在电感上电流达到峰值后才结束采样,从而确保采样到的电感电流峰值信号即为实际电感电流峰值,极大提高了系统的输出线性调整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驱动控制电路和一种LED驱动控制电路的控制芯片。
背景技术
典型非隔离降压型有源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应用线路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芯片IC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典型非隔离降压型有源PFC LED的应用线路中控制芯片IC采用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临界导通模式),即通过获得固定导通时间ton’来得到高PF值。
如图2所示,控制芯片IC采用的DCM实现方式为:通过CS’脚采样电感L’的峰值电流Ipk’,SH模块对根据峰值电流Ipk’获得的峰值电流电压进行采样保持以得到峰值电流电压均值VCS’,并将峰值电流电压均值VCS’提供给后续的EA模块。EA模块对峰值电流电压均值VCS’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放大得到模拟输出电压VEA’,并将模拟输出电压VEA’提供给后续的ton’生成模块以生成固定导通时间ton’,进而控制芯片IC根据固定导通时间ton’控制功率管M1’关断。功率管M1’关断后,电感L’开始消磁,控制芯片IC通过DET’脚检测消磁结束点,一旦判断电感L’消磁结束,控制芯片IC控制功率管M1’开启。通过上述的实现方式,可以保证在输出电流恒定的前提下获得高PF值。其中,相关技术一般在功率管M1’开启并延时后开始采样电感L’的峰值电流Ipk’,以及在功率管M1’的关断信号到来时结束采样电感L’的峰值电流Ipk’。
相关技术中,功率管M1’的关断信号到来时刻与功率管M1’真正关断时刻存在延时时间,因此,相关技术采样到的峰值电流Ipk’与实际峰值电流Ipk’存在一定偏差量,假设延时时间为td’,则峰值电流的偏差量ΔIpk’为:
ΔIpk’=VIN’*td’/L0
其中,VIN’为输入线电压,L0为电感L’的电感量。
从上式可以发现,在不同输入线电压的情况下,峰值电流的偏差量ΔIpk’不同,导致典型非隔离降压型有源PFC LED系统的输出线性调整率差。因此,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LED驱动控制电路,该LED驱动控制电路在不同输入线电压的情况下,采样到的峰值电流与实际峰值电流的偏差量均为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输出线性调整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LED驱动控制电路的控制芯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LED驱动控制电路,该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电感和开关,所述开关模块用于根据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开关闭合以驱动LED;电流采样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样所述电感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电感的电流生成电感电流采样信号;以及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电感电流采样信号生成采样结束信号,并对所述采样结束信号、所述开关控制信号和所述电感电流采样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电感电流峰值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电感电流峰值信号生成所述开关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90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