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完全转流型肠造瘘手术套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9250.9 | 申请日: | 2014-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6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加鹤;林建江;华汉巨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建江;华汉巨 |
主分类号: | A61F5/442 | 分类号: | A61F5/442;A61M25/10;A6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严勇刚 |
地址: | 31000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完全 转流型肠造瘘 手术 套件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依赖并要求2013年8月27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201310379014.4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本发明涉及一种完全转流型肠造瘘手术套件。
背景技术
直肠癌行低位吻合术后存在吻合口漏的风险,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将带来严重的并发症,而临时性的回肠保护性造瘘术能够起到保护吻合口漏发生,降低吻合口漏带来的并发症的作用,但是目前常用的回肠双腔造瘘需要再次行手术回纳,而二次回纳同样存在着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风险,如何去避免二次回纳手术,避免二次回纳所带来的风险,一直是肛肠外科医生探索的一个方向。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110343626.9中公开了一种临时性回肠造瘘管,在手术中将造瘘管通过切口放置于末端回肠内并穿过腹壁引出体外,利用负压达到阻断近端肠内容物并引出体外的目的,在造瘘结束后,造瘘管可直接拔除,回肠壁切口将自行愈合,从而避免还瘘手术。但是该技术结构比较复杂,他的主要缺点应该是造瘘管直径太小,需要负压,实际应用中引流不会很通畅,且需要特定的负压装置,护理不方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造瘘管存在的引流距离长、转流效果差且结构较复杂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流效果好、转流效果可控型、造瘘口自动闭合,避免二次手术的完全转流型肠造瘘手术套件,其中专门设计了用于辅助造瘘管拔除后避免窦道不愈的窦道闭合管等配件。
技术解决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完全转流型肠造瘘手术套件,至少包括一个造瘘管,所述造瘘管包括管体,管体靠近前端部位设置有可变形的球囊,所述管体位于所述的球囊前的部分形成引流段;所述管体的管壁内部或管体内设置有细管,所述细管的前端穿过所述管体的管壁与所述球囊的内腔连通,所述细管的后端连接带有单向阀门的用于向所述球囊注流体的接口,所述接口设置有用于检测球囊对肠壁的压力的测压仪;所述球囊经所述接口充流体后与肠管之间形成用于阻断肠内容物的封闭结构;所述引流段上设有将肠内容物通过所述管体引出的引流口;其中,所述完全转流型肠造瘘手术套件进一步包括环形固定片;所述管体的管壁外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造瘘管通过与所述环形凹槽相配合的所述环形固定片与患者腹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环形固定片的内环具有四个沿直径方向延伸的卡爪,所述四个卡爪的末端之间的空间略小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所述环形固定片通过挤压所述卡爪的方式卡在所述环形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环形固定片卡扣在所述造口底盘的上方或内侧。
优选地,所述管体内带有可抽拨的弹簧支架。
优选地,所述完全转流型肠造瘘手术套件进一步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后端并与所述管体相适配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用于将所述管体引出患者腹壁。
优选地,所述完全转流型肠造瘘手术套件进一步包括一个窦道闭合装置,所述窦道闭合装置包括引流管和与所述引流管一体成型的外周固定环,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壁上带有刻度。
优选地,所述外周固定环所在的位置为零刻度,所述外周固定环两侧的引流管上的刻度依次以毫米延伸标注。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侧孔。
优选地,所述造瘘管的管体的外侧壁上带有刻度。
优选地,所述完全转流型肠造瘘手术套件进一步包括一个窦道冲洗装置,所述窦道冲洗装置包括一个带刻度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上端具有一个吸耳球。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完全转流型肠造瘘手术套件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控制特制球囊阻断肠内容物,使肠内容物从造瘘管引出,起到临时保护远端吻合口的效果,待远端吻合口愈合后拔除造瘘管,造瘘口自动闭合,避免了二次手术。
另外,本发明通过卡扣结构将造瘘管卡住在腹壁外部,避免管体缩回腹腔,无需缝合即可卡住管体,简单易操作,对患者没有任何影响并且不会带来感染的风险。
另外,本发明还设计有额外的窦道闭合装置,解决了造瘘管拔除后引起的窦道感染、闭合困难等缺陷,避免了二次手术,达到自闭效果。配套的窦道冲洗装置也方便家庭护理,防止造瘘管堵塞。
本发明的造瘘管设置有可拆卸的弹簧,因而可采用比现有技术直径更大的造瘘管,在提供更好的转流效果的前提下,不会增加拔除造瘘管对患者的伤害。
另外本发明的造瘘管带有刻度,可以根据患者腹部厚度进行裁剪,使得引流距离可以控制在最短范围内,引流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建江;华汉巨,未经林建江;华汉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92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运机器人系统
- 下一篇:正畸托槽精确定位间接粘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