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腰痛、颈椎痛的中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19305.6 申请日: 2014-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4147193A 公开(公告)日: 2014-11-19
发明(设计)人: 杨超权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黄平靓鸥桑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752 分类号: A61K36/752;A61P19/08;A61P29/00;A61K35/56;A61K35/64
代理公司: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代理人: 王蕊
地址: 556100 贵州省黔东***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腰痛 颈椎 中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制物,具体是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颈椎病的发生与不良姿势、情绪紧张、潮湿的环境、疲劳和外伤紧密相关。办公室白领等需伏案工作的人群,常因长期低头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均值。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眠时枕头过高等,也是造成颈椎病的主要诱因。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的肾脏疾病、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脊髓疾病等所致腰痛,可参照该证辨证论治。缠腰疼痛多由肾阳不足,寒凝带脉,或肝经湿热侵及带脉,经行之际,阳虚气弱,以致带脉气结不通而出现疼痛;或冲任气血充盛,以致带脉壅滞,湿热滞留而疼痛。从治疗的角度来讲,活血通络,通经化瘀,配合必要的牵引,固定作用,是我们治疗腰部疼痛时常用到的方法,这些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情,均可起到作用,但是腰痛、颈椎痛的治疗关键在于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相对来说,腰痛、劲椎痛患者往往喜欢采用传统膏药来止痛,而关于治疗腰痛、颈椎痛的相关中药供消费者选择的较少,在这一方面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腰痛、颈椎痛的中药,适用于腰痛、颈椎痛的患者,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痛症,达到治疗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腰痛、颈椎痛的中药,该中药由以下质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丹参30g,地鳖20g,枳实30g,补骨脂20g,细辛5g,甘草10g,红花10g,元胡30g,乳香15g,没药15g,杜仲30g,制川乌5g,蜈蚣3条,姜虫20g,地龙20g,荆芥30g,薄荷20g 。

    制备所述中药的方法:将所述药材分别精选后按比例混合放入容器,加入白酒浸炙;之后用中火烘干,粉碎、研磨成60目粉末,混合均匀得到粉剂;或按常规制药工艺压成丸剂,每丸0.1g;或按常规制药工艺装入胶囊,每粒0.8g。

    本发明的治疗腰痛、颈椎痛的中药使用方法是口服,温开水送服,每天2次,1次6g。

上述原料药材中,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根,味苦、性微温,能安神宁心、止痛(见《中药大辞典》478页);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aleracea)的全草,味酸,性寒,可清热解毒、散血消肿(见《中药大辞典》289页);地,是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的雌性全虫,性寒,味咸,有毒,能利水消肿逐瘀、破积、通络、理伤(见《中药大辞典》2684页);枳实,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的幼果。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见《中药大辞典》2228页);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的果实,味辛,性温,能补肾助阳(见《中药大辞典》P1177);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干燥根和根茎,味辛,性温,肺、肾经;能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214页);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根及根状茎,味甘,性平,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P567);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花柱的上部及柱头,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见《中药大辞典》2671页);元胡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的干燥块茎, 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用于胸肋、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130页);乳香,为橄榄科植物卡式乳香树(Boswellia earterii)的胶树脂,其性温,味辛苦,具有调气活血、定痛、追毒功效(见《中药大辞典》P1379);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的胶树脂,其性平,味苦,具有散风祛瘀、消肿定痛功效(见《中药大辞典》1167页);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树皮,味甘微辛,性温,能补肝肾,强筋骨(见《中药大辞典》1031页);制川乌5g,蜈蚣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的干燥全虫,味辛,性温,有毒,能祛风、定经、攻毒、散结(见《中药大辞典》2473页);姜虫又称白僵蚕,为蚕蛾科蚕属动物家蚕蛾(Bombyx mori Linnaeus)的幼虫感染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aillant.)而僵死的全虫。药性辛、咸,平;归肝、肺、胃经。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的功效。(见《中药大辞典》1020页);地龙,即蚯蚓,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的全体,味咸,性寒,能清热通络(见《中药大辞典》2113页);荆芥,为唇形科裂叶荆芥属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和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multifida (L.) Briq.)的茎叶和花穗。药性辛、微苦,微温,归肺、肝经。能祛风,解表,透疹,止血。(见《中药大辞典》2110页);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的全草或叶,味辛,性凉,能疏风,散热,辟秽,解毒(中药大词典:2648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黄平靓鸥桑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黄平靓鸥桑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9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