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状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9614.3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1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曲嫣红;贾臻;贾鹏;贾元安;马全政;马依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市西贝隆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71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状 微生物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状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肥料使用国和氮肥生产国,化肥确实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化肥的连续过量使用已经造成了土壤板结严重,土壤微生物严重失衡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品质降低。继续发展下去,前景令人担忧。微生物菌剂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消除土壤板结,使作物根系发达,调控作物生长,增强作物防病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而且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所以微生物菌剂在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土壤修复、增产增效、保护环境、确保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剂在我国的农业应用方面发展比较缓慢,一是由于科研力量薄弱,在菌种的筛选、驯化以及发酵技术、菌种配伍等技术方面没有突破。二是在应用方面与科研更是脱节、缺乏准确的应用数据,使得推广应用工作发展滞后,市场上很多相关产品达不到国家标准,效果不明显,更不利于其推广普及。三是目前微生物菌剂多采用普通的造粒工艺,活菌易失活,颗粒水分较高,种肥同播时易出现结块现象,限制了产品的使用和效果。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的水分低、活性高、效果好、与化肥混合不结块,可实现种肥同播的颗粒型微生物菌剂来满足市场及农业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铁矿尾矿渣为基质,糖蜜为营养基,用2wt%壳聚糖水溶液、糖蜜、粘土为粘结剂,并添加少许水后接入配方菌种,经二次造粒、风干干燥制得的颗粒状微生物菌剂,该制剂实现了铁矿尾矿渣的再利用;实现了安全增效的种肥同播,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经济的微生物菌剂,具有成本低,效果好,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实现土壤修复,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安全增效的种肥同播目的的效果。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颗粒状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有效组分按重量份计为:
铁矿尾矿渣70~80份、2wt%壳聚糖水溶液5~10份、糖蜜2~5份、粘土10~15份、配方菌2~5份;
其中所述的配方菌包括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和细黄链霉菌,其质量比例为:25~35:5~15:5~15:15~25:5~15:5~15。
发明人选用铁矿尾矿渣为基质,主要原因在于铁矿尾矿渣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铁、锌、硼、钙、镁、硅、硫、磷、钾及少量腐殖质等成分,这些成分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矿物质来源,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且对于环境的影响极 低,不会给农田带来额外的污染。
所述的铁矿尾矿渣中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aO<6%、MgO<2%、SO3<1%、SiO2<7%、FeO<9%、MnO<0.1%、K2O<0.2%;使用时应将粉碎到细度为100目以上,以方便后续的加工成型。
采用加入糖蜜作为菌种的营养来源,主要是因为它成本低廉且营养丰富,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蜜糖与粘土以及2wt%壳聚糖水溶液都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可以将组分中的有效成分彼此粘合在一起,方便后期造粒成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另一大不同之处就是采用了精确配比的配方菌作为有效成分,其含有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和细黄链霉菌;其中所述的蜡样芽孢杆菌菌种编号为CMCC63305、巨大芽孢杆菌菌种编号为ACCC01667、枯草芽孢杆菌菌种编号为ACCC10242、地衣芽孢杆菌菌种编号为ACCC19372、乳酸菌菌种编号为CICC22703、细黄链霉菌菌种编号为CICC11006。上述的菌种均可以通过现有途径直接获得,发明人在此不再赘述;之所以选择上述的菌种,主要原因如下:
其中地衣芽孢杆菌可调整菌群失调达到治疗目的,可促使机体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病菌;具有独特的生物夺氧作用机制,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同时还可分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土壤。具有较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其产生的蛋白酶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并能产生多种植物生长素,促进作物生长;具有很强的降解动植物残体的能力;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市西贝隆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安市西贝隆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96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酵素有机肥培养基配方
- 下一篇:新型空气过滤器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