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0118.X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7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才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4 | 分类号: | A61K36/8964;A61P7/00;A61P31/04;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化脓 败血症 祛风 止痛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败血症是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迅速大量繁殖时,产生的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治病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中医认为,败血症的发生是由外因温毒侵袭,内因正气亏虚不能御外,正不胜邪、邪热嚣张,热毒充斥表里,客于营血、入窜经络,入陷脏腑,表里焦俱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瘀点、关节痛,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不化脓型败血症是侵入人体血流的细菌能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即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同时选用适当且足量的杀菌剂,一般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首次剂量宜偏大,分次给药。而中药在治疗败血症方面,一般以清热败毒,扶正祛邪为主。常见的药物有牛黄醒消丸、连翘败毒丸、银黄片,并结合一些体针、灸法、推拿按摩的方法配合治疗。
公开号CN 103041025A(申请号201210566048.X)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败血症中药配方,该配方由防风9克,荆芥6克,白芷4.5克,羌活4.5克,黄连6克,连翘9克,黄芩9克,金银花30克,槐米9克,当归6克,生地6克,甘草6克组成。公开号CN 102274352A(申请号201110221681.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败血症的中药组方,该组方包括板蓝根50-140克,野菊花50-140克,半枝莲40-110克,紫花地丁40-110克,鱼腥草40-110克,大青叶30-90克,蒲公英30-90克,一见喜30-90克,鲜生地30-90克,银花30-80克和连翘30-80克。公开号CN 101623427(申请号200810138193.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草药,该中草药的制备原料有,银花40克,连翘28克,山栀30克,黄芩15克,蚤休20克,黄连15克,公英28克,石膏40克,大黄16克。
中医药在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方面有副作用小、疗效久等优势,但由于药材选择搭配、药材用量等诸多原因,多年来中医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临床实验效果不显著,且治疗手段较为单一,致使不化脓型败血症的治疗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有待挖掘更好的中医治疗配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经济实用的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及其制备方法。该祛风止痛饮疗效确切且安全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不化脓型败血症的祛风止痛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3-9,荆芥4-8,鬼毛针2-6,白芷3-6,白芍6-12,羌活2-6,卜芥3-5,黄连4-8,大青叶25-45,黄芩2-6,长春花4-9,栀子9-15,槐米4-9,知母12-20,胜红蓟3-6(优选的,胜红蓟3.5-5.5;更加优选的,胜红蓟4.6),制桃仁12-18,甘草5-12,连翘6-15,石膏18-25。
优选的方案中,防风4-8,荆芥5-7,鬼毛针3-5,白芷4-5,白芍8-10,羌活3-5,卜芥3.5-4.5,黄连5-7,大青叶30-40,黄芩3-5,长春花5-8,栀子11-13,槐米5-8,知母15-17,胜红蓟4-5,制桃仁14-16,甘草7-10,连翘8-13,石膏20-23。
更加优选的,防风6,荆芥6,鬼毛针4,白芷4.5,白芍9,羌活4,卜芥4,黄连6,大青叶35,黄芩4,长春花6.5,栀子12,槐米6.5,知母16,胜红蓟4.5,制桃仁15,甘草8.6,连翘10.5,石膏21.5。
所述祛风止痛饮的制备方法是:
(1)将胜红蓟和制桃仁去杂质,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筛得细粉,备用;
(2)将卜芥先放入砂锅,密闭煎煮2-4小时(优选3小时),然后再将石膏放入砂锅中煎煮30-40分钟(优选35分钟),最后再将防风、荆芥、鬼毛针、白芷、白芍、羌活、黄连、大青叶、黄芩、长春花、栀子、槐米、知母、甘草和连翘一起放入砂锅内,武火煎开后再转文火煎,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才,未经李德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01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