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醇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20386.1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7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蒋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小华 |
主分类号: | C07C29/151 | 分类号: | C07C29/151;C07C31/04;C01B3/56;C01B3/52;C01B3/5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1235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醇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化工类生产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甲醇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虽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但国内甲醇装置投资热度依然不减。甲醇可从煤制取,特别是可利用劣质高硫煤和焦炉气回收制取。也可自生物质(如林木、有机垃圾等)提取。甲醇生产是我国化工行业中的成熟产业,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和生产成本都较低。自2002年以来,我国甲醇市场受下游需求强力拉动,甲醇生产厂家纷纷扩产和新建,使得甲醇产能急剧增加,产量连年大幅增长。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达到3757万吨,产量1575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甲醇生产国。工业上合成甲醇几乎全部采用一氧化碳加压催化加氢的方法,工艺过程包括造气、合成净化、甲醇合成和粗甲醇精馏等工序,但是大部分甲醇生产工艺对温度的控制不明确,脱硫、脱氮技术不佳,排出的气体对环境危害较大,生产过程中吸附剂使用不合理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甲醇生产工艺。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甲醇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如下:
(1)原料的制备工艺:将水煤浆进入气化炉顶部的烧嘴,和从烧嘴中心管进来的CO2,并和炉体上方两喷嘴对喷的氧气进行混合燃烧,得到原料气体水煤气,之后洗涤冷却;
(2)原料转变工序:水煤气经过滤器分离气体中夹带油污、灰尘、水份等杂物后进入第一换热器顶部管内,温度提高后与外来中压蒸汽混合到一定汽、气比,再进入第二换热器底部管内换热提温,经电炉反应后,送变换气脱硫工段;
(3)变换气脱硫工序:变换气经汽液分离后进变换气脱硫塔脱出无机硫,最后经汽液分离器分离后去脱碳工序;
(4)变换器脱碳工序:从变换气脱硫工序来的变换气,首先进入原料气分离罐中分离掉其中夹带的液滴,然后自塔底进入正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塔内。经多种吸附剂依次选择吸附,其中的H2S,COS,H2O,CO2等组分被吸附下来,未被吸收的氢气、CO等从塔顶流出,送界外;
(5)精脱硫工序:脱碳工序来的原料气首先进入精脱塔A,在该塔内脱除气体中的H2S,然后经加热后进入水解塔,转化其中的有机硫,冷却后进入精脱塔B,进一步脱除硫化物,再进入气体净化塔,脱除CL离子;
(6)合成工序:精脱硫过后的气体进入滤油器,除油后进入中间换热器管间,预热后进入合成反应器管内,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合成反应,反应后的气体进入中间换热器(管内)与管间气体换热,再进脱盐水预热器和水冷器冷却,进入甲醇分离器分离甲醇。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进入第一热换器后,气体温度提高到175℃-180℃,进入第二热换器后,气体温度提高到200℃-210℃,电炉反应温度控制在400-500℃。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吸附剂选用活性炭、硅胶、氧化铝。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原料在进入精脱塔之前进行预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70-90℃,并加入5%-8%氢氧化钠溶液,进入水解塔后气温控制在高于露点20℃,波动范围±1℃。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燃烧温度控制在1350℃,高温气体经过冷却和洗涤温度降至210℃,压力为3.85MPa。
优选的,所述步骤(6)合成反应采用低压法,其压力为40-60atm,温度控制在200-300℃,催化剂为含铜锌触媒。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甲醇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的制备工艺、原料转变工序、变换气脱硫工序、变换器脱碳工序、精脱硫工序和合成工序。步骤(4)脱碳工序中吸附剂的选择为活性炭、硅胶及氧化铝,这些吸附剂不仅吸附效果优良,对杂质有较大的吸附量,同时被吸附的杂质易于解吸,他们的磨耗率都低于0.2%。步骤(5)中加入了5%-8%氢氧化钠溶液,防止了粗甲醇中有机酸对设备的腐蚀和促使含在粗甲醇中的胺类,羰基化合物的分解。步骤(6)中合成反应采用低压法转化率较高,消耗较少的能量,经济规模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甲醇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小华,未经蒋小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03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