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水亲油改性的合成云母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1215.0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吴文浩;吴志强;张致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7/03 | 分类号: | F04B17/03;F04B53/10;F04B53/14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王广 |
地址: | 31120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改性 合成 云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液体的柱塞泵,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液体输送效率较高的柱塞泵。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防抱死防制动系统中的所使用柱塞泵,通常为径向柱塞泵。在此类柱塞泵的结构中,通常在柱塞上加工径向和轴向的过油孔,并在轴向过油孔出口处设入口单向阀、入口单向阀阀座和密封元件。例如,专利CN101454567A中公开的一种用于液体输送的柱塞泵,其柱塞的一端设有入口单向阀,入口单向阀包括封闭元件、用于封闭元件复位的弹簧元件、支撑弹簧元件的夹持装置以及和夹持装置一体设置的密封区域。其柱塞上设有的轴向过油孔与封闭元件密封配合。这种柱塞泵存在的不足主要为:1、柱塞杆上加工径向和轴向的过油孔,贯穿油孔的毛刺需要特别设备去除,所耗成本较高;2、将入口单向阀置于缸筒元件和柱塞所形成的工作腔内,使得零件装配难度增大,且各零部件装配时所形成的装配公差累积较大;3、整个柱塞泵结构复杂,零件数较多,制造工艺要求较高,成本较贵。此外,在柱塞泵的压力腔中,柱塞外径设有与缸筒元件相接触的密封元件。当柱塞容腔压力升高时,密封元件产生移动,继而导致封闭容腔体积变大,从而使得系统输液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输液效率高的柱塞泵。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改进的柱塞泵,包括柱塞,衬套,复位弹簧,入口单向阀,所述柱塞一端与电机相连,另一端设置于衬套中,所述柱塞和衬套之间设有压力腔,所述衬套设有出油槽,所述出油槽出口处设有出口单向阀,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柱塞外径设有过油间隙,所述过油间隙与压力腔相通,所述入口单向阀与过油间隙相连接,所述柱塞含有弹簧支座,所述复位弹簧分别与弹簧支座和衬套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柱塞外径设有星形密封圈,其设置的目的在于,避免柱塞在运动过程中与柱塞泵的壳体直接接触和摩擦。
作为优选,所述过油间隙和入口单向阀之间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可滤除油液中的杂质,保证流入压力腔内的油液清洁度。
作为优选,所述柱塞外径设有与衬套相相接触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设有与过油间隙和工作腔相通的过油孔。其中,导向套对柱塞运动起导向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柱塞在运动过程中与衬套直接接触和摩擦,继而可以保护衬套或柱塞不被损坏。另外,过油孔的设置可以保证整个油路的畅通。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将入口单向阀设置于过油间隙处,可以减少加工制备柱塞泵所需的零部件,降低制造成本;2、整个柱塞泵结构简单,装配容易;3、柱塞容腔无密封元件,但密封性能较高,可提高柱塞的输液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入口单向阀;2、柱塞;3、星形密封圈;4、衬套;5、过滤网;6、过油孔;7、导向套;8、过油间隙;9、复位弹簧;10、出油槽;11、出口单向阀;12、弹簧支座;13、压力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柱塞泵,包括柱塞2,衬套4,复位弹簧9,入口单向阀1,所述柱塞2一端与电机相连,另一端设置于衬套4中,所述衬套4和柱塞2之间设有压力腔13,所述衬套4设有出油槽10,所述出油槽10出口处设有出口单向阀11,所述柱塞2外径设有过油间隙8,所述柱塞2设有与衬套4相接触的导向套7,所述导向套7设有与压力腔13和过油间隙8相通的过油孔6,所述柱塞2含有弹簧支座12,所述复位弹簧9分别接到弹簧支座12和衬套4,所述入口单向阀1与过油间隙8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1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雕塑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耐火漆
- 下一篇:二氧化钛颜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