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解毒铬渣制备的空心砌块砖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1222.0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0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许冬梅;张钰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冬梅;张钰浩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解毒 制备 空心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铬渣无害处理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解毒铬渣制备的空心砌块砖。
背景技术
铬化合物是无机化工的主要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冶金、纺织、机械等行业,我国国民经济中约15%的产品与铬化合物有关。铬渣主要产生于铬盐行业及少数金属铬企业的重铬酸钠生产过程中,尤以采用有钙焙烧生产工艺的铬盐生产企业产生的数量最多,属于重金属危险废物。铬渣含有的六价铬(Cr(VI))易溶且不稳定,具有强氧化性,会对人体、农作物机体造成损伤。铬渣污染物经降雨淋滤进入地表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露天堆放的铬渣在风力等作用下,会将含铬粉尘释放在空气中,对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具有极强的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我国自1958年建成第一条铬盐生产线至今,先后有70余家企业生产过铬盐,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污染控制手段,先后关闭、破产、转产,而其产生的铬渣则基本没有得到处理和处置。到2011年止,全国已累计生产铬盐200多万吨,产生铬渣600多万吨,其中仅有约200万吨得到处置,尚有400多万吨堆存铬渣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置,同时我国每年新增铬渣近100万吨。这些铬渣的堆放和填埋大多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2011年6月,云南省曲靖市发生铬渣污染事件,震惊全国。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故并非个案,目前我国很多省份都存放着动辄几万、几十万吨的露天铬渣堆,不少铬渣堆放于大江大河旁边,严重威胁着周围的环境安全,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铬渣,成为国家必须尽快解决的紧迫问题。
国外对铬渣治理总的情况是将Cr6+解毒处理后堆存或填埋,认为没有太大利用价值而不强调资源化利用。但也有少数研究朝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但经济效益均不明显。日本于1975年专门成立了“铬渣对策委员会”,制定出了铬渣解毒后的排放标准,并规定符合排放标准的铬渣才可以掩埋或填海。日本电工公司德岛化工厂年产30kt红矾钠,用含亚硫酸钠的造纸废液做还原剂,在回转窑中对铬渣进行还原焙烧。铬渣与造纸废液的比例为5∶1~20∶1,600℃温度下使Cr6+转变为Cr3+,而后再堆存或填埋。日本化学公司德山化工厂年产36kt红矾钠,将每年60kt铬渣与一定比例的粘土混合,制成建筑骨料。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的铬盐企业排放铬渣,未经解毒,全部堆存在防渗渣池内。当今世界最大的铬盐生产企业英国艾力门锑斯公司,其排放铬渣均采取无害化处理后填埋。此外,国外还有采取制陶瓷,做玻璃着色剂以及与水泥一起固化等方法处理铬渣。总的看来,目前国外铬渣处置方法中,无害化处置固化填埋的比例大于资源化利用的比例。
目前国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铬渣处理(1)旋风炉附烧铬渣解毒技术。铬渣组分中CaO、MgO总量在50%以上,并含有其它碱性物,是高温矿物炉料的良好助熔剂。以铬渣代替白云石、石灰石,与煤粉掺混后喷入燃煤液态排渣立式旋风炉,在对燃煤灰分起到助熔作用的同时,铬渣中所含Cr6+在旋风炉前置室内99%以上被还原为Cr3+,从而实现铬渣无害化。烟气中的飞灰经除尘装置捕集后,可送回炉内,再次被高温熔融还原。然而,该方法铬渣解毒后,总铬浓度超过《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中铬渣用作路基材料和混凝土骨料的污染控制指标限值,也超过容许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控制限值,但均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的控制限值。尚不能直接进行处置,还需进行最终处置方法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2)铬渣作绿色玻璃着色剂。玻璃是由硅酸钠和适量钙、镁、铁、铝等成份组成的熔体经过冷却后形成的非晶态物质。铬渣作绿色玻璃着色剂,不仅是因为铬渣含有玻璃所需各种成分,而且其中的Cr6+在玻璃大量酸性二氧化硅、高温和含一氧化碳气氛下被还原为Cr3+,包括未反应的铬铁矿在内的铬渣中全部铬,在玻璃熔液中均熔融和离解为阳离子Cr3+,使玻璃染上绿色的同时消除铬渣中的六价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冬梅;张钰浩,未经许冬梅;张钰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12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轴承整列机
- 下一篇:一种轴承圈加工理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