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荷式流水线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1675.3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8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李冬;王青;王晓蔚;张瑞智;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8 | 分类号: | H03M1/3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荷 流水线 逐次 逼近 型模数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荷式流水线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系统的数字化和集成化是必然趋势。然而现实中的信号大多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的模数转换器,是未来数字系统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转换速度、转换精度以及功耗等是衡量模数转换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于应用模数转换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而言,低功耗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拥有数十兆赫兹采样速率、十位左右转换精度的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很长时间内是由流水线ADC技术来实现的。由于流水线级内采用快闪型子ADC以及级间运用高性能的运放实现级间放大,整体ADC的功耗较大。逐次逼近型(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SAR)ADC具有功耗低、面积小以及其制造工艺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兼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然而,由于SAR型ADC一次采样需要与ADC位数相同的转换周期,并且开关电容尺寸随着位数的增加呈现指数式增大,导致该ADC整体转换速率偏低,通常在转换精度为十位左右时转换速率不能做到兆赫兹以上。
近阶段热门的一种实现数十兆赫兹采样速率、十位左右转换精度的ADC结合了流水线的高速特点以及SAR型ADC的低功耗等特点,称之为流水线SAR型ADC。该技术多采用两级子ADC结构,两级之间采用流水线型结构,级内采用SAR型ADC结构。级间增益放大器将第一级SAR型ADC的余量经放大后输出到第二级进行进一步量化,如图1所示。输入信号Vin首先经过第一级SAR型ADC进行N1bit的量化,量化余量再经过级间增益运放,放大到满幅状态,进入第二级SAR型ADC进行N2bit的量化,整个ADC量化的精度为N1与N2之和。由于两个子SAR型ADC所量化的位数较少,因此转换速度可以达到几十兆赫兹。实际上,两个子ADC的功耗可以优化到很低,然而由于级间高性能增益运放的存在,整体电路所面临的功耗问题依然需要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1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