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微凹坑阵列制造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1717.3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5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温德平;戴峰泽;张永康;丁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3K26/146;B23K26/18 |
代理公司: | 江苏纵联律师事务所 32253 | 代理人: | 蔡栋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微凹坑 阵列 制造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激光微凹坑阵列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激光器(1)、全反镜(4)、会聚透镜(5)、喷水装置(6)、吸收层(8)、平网(9)、柔性贴膜(10)、夹具(12)、工作台(13)、信号线(14)和控制器(15);脉冲激光器(1)的出光口处设有全反镜(4),全反镜(4)与水平方向成45°,全反镜(4)下方设有会聚透镜(5),会聚透镜(5)下方正对工作台(13),工件(11)上表面从下往上依次放置柔性贴膜(10)和表面喷涂有吸收层(8)的平网(9),保证平网(9)有吸收层(8)的一面朝上,柔性贴膜(10)、平网(9)和工件(11)通过夹具(12)装夹在工作台(13)上,工作台(13)上设有喷水装置(6),脉冲激光器(1)和工作台(13)通过信号线(14)与控制器(1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微凹坑阵列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质器(3);均质器(3)固定在脉冲激光器(1)和全反镜(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激光微凹坑阵列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网(9)的厚度为180μm~350μm,且弹性模量不小于200GPa;所述柔性贴膜(10)的厚度为150μm~300μm;所述吸收层(8)的厚度为100μm~2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激光微凹坑阵列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3)至少为X,Y方向二轴联动工作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微凹坑阵列制造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吸收层(8)喷涂在平网(9)的其中一面上,用鼓风机对着平网(9)的另一面吹风,确保平网(9)的网孔不被吸收层(8)堵住;
步骤二,对工件(11)进行表面打磨抛光,然后用丙酮和酒精清洗;
步骤三,在工件(11)上表面从下往上依次放置柔性贴膜(10)和表面喷涂有吸收层(8)的平网(9),同时,保证平网(9)喷涂有吸收层(8)的一面朝上;
步骤四,利用夹具(12)将平网(9)和工件(11)装夹在工作台(13)上,喷水装置(6)向平网(9)表面喷水,使平网(9)表面形成厚度为1mm~3mm的水层(7);
步骤五,利用控制器(15)控制脉冲激光器(1)输出的激光束(2)经过均质器(3)、全反镜(4)和会聚透镜(5)后,聚焦在工件(11)表面附近,聚焦的激光束(2)穿过水层(7),使一部分激光束(2)被平网(9)上的吸收层(8)所阻挡和吸收,产生等离子体爆炸形成冲击波,冲击波压紧平网(9),使平网(9)、柔性贴膜和工件三者紧贴在一起,相互间不留缝隙;另一部分激光束(2)被平网(9)的网孔分割成多道与网孔形状一致的激光束(2),并辐照在柔性贴膜(10)表面,使柔性贴膜(10)熔化和气化,接着激光束辐照在工件(11)表面,产生激光水下烧蚀现象,在工件(11)表面形成微凹坑阵列;
步骤六,利用控制器(15)控制工作台(13)的水平移动,使光斑移动到新的位置,重复步骤五和步骤六,直至整个工件(11)表面完成微凹坑制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激光微凹坑阵列制造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激光器(1)输出的激光脉宽为5ns~30ns;焦点位置的光斑直径大于3mm,并且焦点位置的激光功率密度不小于1GW/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17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货叉架铆焊工装
- 下一篇:一种自动倒角机及其控制方法